在探究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填字母代号)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 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
C.将弹簧称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 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
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 (填字母代号)
A.两细绳必须等长 |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
实际电流表有内阻,现在要测量实际电流表的内阻
.供选择的仪器如下:
A.待测电流表(
,内阻约300Ω) B.电流表
(
,内阻约100Ω)
C.电压表V1(量程6V,内阻未知) D.电压表V2(量程15V,内阻未知)
E.滑动变阻器(
Ω) F.滑动变阻器
(
Ω)
G.定值电阻(300Ω) H.定值电阻
(10Ω)
I.直流电源(E=3V,r=0.5Ω) J.电键S及导线若干.请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实验电路,并把电路图画在方框中(图中标明所选器材)
根据测量所得物理量,电流表
的内阻
=.
某同学利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来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该同学在通过实验得到的纸带上选取6个点,每相邻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均为T,其中1、2、3点相邻,4、5、6点也相邻.3、4点之间还有几个不清楚的点.若测得1、3距离为,4、6之间的距离为
,2、5之间的距离为
.则第2点速度的表达式
=,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是g=。
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要验证“牛顿第二定律”,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置,水平轨道上安装两个光电门,小车上固定有力传感器和挡光板,细线一端与力传感器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上砝码盘,实验时,调整轨道的倾角正好能平衡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图中未画出).该实验中小车所受的合力(填“等于”或“不等于”)力传感器的示数,该实验是否需要满足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填”需要”或”不需要”)
实验获得以下测量数据:小车、传感器和挡光板的总质量M,挡光板的宽度l,光电门1和2的中心距离为s。某次实验过程:力传感器的读数为F,小车通过光电门1和2的当光时间分别为t1、t2(小车通过光电门2后,砝码盘才落地),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该实验要验证的式子是。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如图的一条纸带,标有0、1、2、3、4、5、6等计数点,各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在图中被覆盖,测得各相邻计数点间距s1=5.18cm,s2=4.40cm,s3=3.62cm,s4=2.84cm,s5=2.06cm,s6=1.28cm..相邻两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s..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m/s2
打点计时器打下记数点3时,物体的速度大小v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