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看轻自己
年长的人总是忘不了给那些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忠告:在人生的路上,要多把自己看轻些。这忠告,包含着几缕沧桑,但更多的是对生活的一种超越。
  诗人鲁藜说:“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还是把自己当做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
看轻自己是一种人生哲学,看轻自己才能“飞”起来。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为主角,总把自己看得太重,而偏偏又把别人看得太轻。为此,总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以为自己博学多才,满腹经纶,一心想干大事,创大业;总以为别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惟独自己最行;总以为自己成绩最大,功劳最多,记功评奖、加薪晋级不在话下。否则,就不高兴,牢骚满腹,怪话连篇。自认怀才不遇的人,往往看不到别人的优秀;愤世嫉俗的人,往往看不到世界的精彩。把自己看得太重的人,心理容易失去平衡,个性往往脆弱,实际表现为独断、骄横、傲慢,盛气凌人,与社会格格不入……这种人,外界不仅不会接受,反而会遭到嘲笑和孤立,使你变得停滞不前。
  看轻自己是一种智慧。为人处事,盲目自信就会先把自己置于一种不利位置。越是看轻自己,越易被人看重。你真诚的谦卑,将使大家折服,他们乐意在你周围歌唱;你力所不及的柔弱,会为大家所同情,他们愿意倾其所有,助你强盛。看轻你自己,才能做到轻装上阵,没有任何负担地踏上漫漫征程,你的人生路途才能获得更多帮助和教益。
  看轻自己是一种风度,一种境界,一种修养。其实,把自己看轻,这是光明磊落的心灵折射,是无私无畏的自然反映,是正直坦诚的自由流露。看轻自己的人总是很知足,对获得的成功珍惜有加。一个人富有了,仍然不忘看轻自己,他将不会自傲和奢侈;一个人身居高位,仍然看轻自己,他将不会专横和贪婪。当你从困惑中走出来时,就会发现,看轻自己,其实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境界:超凡脱俗,淡泊平和。
  看轻自己是人生的一种高品位的精神享受。看轻自己是对人的真实本性和历史真正趋向的理解和把握,是对人性和历史的继承和超越。看轻自己,能够成就人的操守,闪烁灵魂的美丽。只有看轻自己,并不断否定自己的人,才能够不断汲取教训、加强修炼、净化灵魂、提升品质,才会为别人的成功而欣喜,为自己的善解人意而高兴。
  把自己看轻,它并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它是清醒中的一种经营。也不是鄙视自己,压抑自己,埋怨自己,也不要你去说违心话,做违心事。相反,看轻自己能使你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
  为人处世,不妨看轻自己,生活中就会多几分快乐。在家庭中,不妨看轻自己,不要把自己当成“一言九鼎“的家长,才能更好地与孩子沟通,与爱人和谐相处。在事业上,即使春风得意,大权在握,也不妨看轻自己,不要把自己当成众人之上的“楚霸王”。这样,才能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盟友,听取更多的有益于事业发展的意见,让自己脚踏实地去拓展事业,创造辉煌。在朋友圈子里,不妨看轻自己,才能结识到推心置腹的哥们儿,让自己时刻头脑清醒,让自己永远是一个受欢迎的朋友。把自己看轻,才能获得智慧与快乐,飞越坎坎坷坷,拥有和谐的人生。.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文章第二自然段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作者从哪些方面论证“看轻自己是一种人生哲学,看轻自己才能‘飞’起来。”
.请为作者的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4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本文谈谈你的感想。
著名表演艺术家英若诚讲过这样的故事:他小时候成长在一个大家庭中,每次吃饭都是几十口人坐在大餐厅中。有一次他突发奇想,决定跟大家开个玩笑。吃饭前,他把自己藏在饭厅的一个不被人注意的柜子里,想等大家遍寻不到他的时候再跳出来。令英若诚尴尬的是,大家丝毫没有注意到他的缺席。酒足饭饱,大家离去,他这才无奈地走出来吃残羹剩饭。
①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②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③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
 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④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⑤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获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第②段中引用了某心理学专家小组,调查研究的结论:“富于创造力人,认为自己有创造力。”请结合下文谈谈,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有人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他们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讲理由。
第④段中划线的词“一定”能否去掉?为什么? 
第④段中划线的句子是作者的一个小观点,请你从读过的书中列举出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
读了本文后,你对创造力一定有更新的认识,请根据你对创造力的理解,补充下面的句子,表达你独到的观点。
 如果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家里养着月亮
 姜仲华
 ⑴正在专心上网,突然屏幕漆黑,我陷入无边的黑暗。阳台上传来小女儿的尖叫。停电了。别的楼上都黑洞洞的。我慢慢摸索着找打火机,心想,好好的怎么就停电呢?真烦人!
 ⑵忽听女儿惊喜地喊:“爸爸,快来!”
 ⑶我借着外面淡淡的天光走到阳台,问:“怎么啦?”她指指地面,有一个清晰的影子。停电了怎么有影子呢?
 ⑷我才发现阳台比屋里亮得多,而外头没有灯。疑惑地找,最后,发现天空有一盏极大的灯,明月浩浩地把万里清辉泼向大地,无声无息,气势磅礴而写意,色彩华丽而奢侈。我被这充满神奇的月光镇住了。夜空洗过一样洁净而深邃,发着微光,像黑色绸缎那样柔滑而有质感,使我想伸手触摸。星星只三五个,随意地散落在夜空,相隔很远,似乎在说着我听不到的神秘对话。月亮玉一样白,灿灿地发出光辉,那光辉又有一种恬静、幽雅、亲切,明亮而不刺眼,使我可以正视。我的心慢慢沉静,沉静,融化在月光里,心底渐渐有一种柔软、润湿的东西漫上来。蓦然想起好久没看到月亮了,多久了?记不起。
 ⑸我喃喃自语:久违了,月亮!生活在城市,不知何时忘记了月亮。要不是停电,谁知道月亮正在天上呢?月光下,女儿像罩了一层轻纱一样朦朦胧胧,光与影十分和谐,如童话里的小天使。我蹲下身抱抱她,女儿喊了声“爸爸”,便不说话了。妻子过来,看看我们,抬头看看月亮,大家很默契地不说话。
 ⑹忽然,女儿说:“爸爸,咱家养着月亮呢!”“嗯?”“咱家养着月亮!”女儿拉拉我的手:“爸爸,看!”
 ⑺她指着窗下的鱼缸,果然,水面浮着一枚小小月儿,酥酥地颤。鱼儿吐的泡泡在月影里绽开一朵朵金色小花,不断长大的花儿,织成一张金光潋滟的网。
 ⑻女儿拍拍小手,说:“爸爸,这月亮是咱家养的吗?”“是,是。”我有些激动。家里养着月亮,这是一句浑然天成的诗啊。
 ⑼家里养着月亮,我是月亮的主人吗?蓦地想起苏轼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这话说得真对。意识到自己可以养月亮,做月亮的主人,使我有了一种憬悟。月亮在我们家里养着,是一笔无法计算的财富,使我知道自己生命的背景除了单位、小城,还有天上明月,浩瀚夜空;我生活的内容除了衣食住行、工作家庭,还有仰望明月,静对星空。是的,我的生活还该有这些内容,我还能做春风、夏花、秋雨、冬雪的主人,可以捡一片落叶收藏秋色,可以抬手扯一朵白云装点心情,可以烹一盏晚霞细品,就像今夜,我静静地温一壶月光轻斟浅酌。月光照着我,我却没有看到月光,实在愧对造化。这盎然的天趣,怎么被孩子发现而大人不知道?是大人只看到眼前的东西了吧。孩子的眼光有时更接近本质。我们三人在月光里静默着。一会儿,女儿双手伸进鱼缸,小心掬起一捧水,欣喜地说:“我捧起月亮啦!”月亮在她手心,鱼缸里依旧有月亮。叮叮咚咚,她手里的月亮落在水面,溅起一颗颗金色的水珠,每个水珠里都闪烁着一枚月亮。
 ⑽我们在月光下无所事事地闲玩,心里飘逸着一种清淡的趣味,有时抬头看看月亮,月亮也有笑意;有时低头看家里养的月亮,月光荡漾,荡到心里。
 ⑾睡觉了,女儿盖好被子,又舍不得鱼缸里的月亮,跑去看了一会儿,回来悄悄地说:爸爸,月亮养得好好的,和鱼儿逗着玩儿呢!我对她说:我们家养着月亮,发财啦!
 ⑿明月自照人,把天上的美无偿地给我们,我们缺的是养月亮的情怀。如果有这样的情怀,平凡岁月,寻常巷陌,也是花香满径。这样想着,我均匀地呼吸着,静静地睡去。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下列对象的特点:
 ⑴停电之夜,我们在阳台所见之月:;
 ⑵发现“家里养着月亮”的女儿:。从修辞的角度,说说下面句子是如何表达出作者对夜空的情感的。
 夜空洗过一样洁净而深邃,发着微光,像黑色绸缎那样柔滑而有质感,使我想伸手触摸。请从文章的中心的角度,谈谈你对文中⑿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的理解。
请结合文章第⑼段“我”和“女儿”的不同的表现,说说生活在慵杂繁忙的社会中的我们如何才能发现生活的美。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题目。(16分)
 “姚黑”和“姚蜜”的告密信
 莱斯利•亚历山大
 ⑴昨晚十二点三十七分,网页的Email提示意外地“嘀”了一声,我收到一封来信,关于姚明的。
 ⑵这让我回忆起九年前,差不多也是这个时段,同样是关于姚明,我收到一封告密信。一位来自中国的热心球迷警告我,他对姚明很熟悉,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姚明的篮球状态,他慎重地在信里分析了姚明的身高、体重、转身、跳投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后,还确实给了我一身冷汗,他竟然连姚明受了多少伤,什么地方容易受致命伤都告诉了我,毫无疑问,写信的人非常熟悉姚明。
 ⑶中国有句俗语,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如果姚明真如信中所说,那我作为火箭队的老板就亏大了,必须趁着他那圈状元的光环尚未消逝,早点寻个好价钱交换出去。所以,收到那封信的第二天,我便秘密地组织了一个调查组,专对姚明。
 ⑷我想,后来福布斯NBA财富榜公布我从“副班长”瞬间跃为并列第九,财富陡增至12亿,几乎超过中国的人口数,很大程度上要感谢这封告密信。因为它,我真真正正地了解了姚明,他确实受过伤,但在身高上极具优势、在体力上超越了一般的东方人、在速度上更是难能可贵,总之,那封告密信促使我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姚明应该是核心,不仅源于他的实力,更源于那一封告密信。
 ⑸中国的NBA市场就像那封告密信所藏的商机一样,十几亿人关注姚明,每一场火箭的比赛收视率都处在全联盟前列,我的火箭队能不赚钱吗?谢谢你,姚明;谢谢你,告密者。
 ⑹九年过后,我没想到还会收到一封信,而且依旧是关于姚明的,同样是对姚明身体的分析,同样提出了许多种种不利的信息,但我的心情却与九年前完全不一样了,因为后面的落款人不再是一片空白,而是清清楚楚地写着姚明两个字。
 ⑺我相信这封信是姚明自己写的,虽然我一向处事谨慎,但这封信的内容写得太诚恳,不怕大家笑话,用老伴的话说,自己简直有点老泪纵横了。
 ⑻姚明告诉我,他萌生了退役的想法,信中所讲都是真的,岁月不待人,应该把位置让给新人。这些话我都可以理解,但让我震惊的在最后,姚明叫我不要生气,他说,对于这个邮箱,您一定似曾相识吧,九年前那封告密信,是我自己写的。
 ⑼姚明竟然自己告自己,细细想来,他真是个聪明人。一个中国选手进军NBA非常不容易,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让自己的名字跳出来,让自己的实力摆出来。他做到了,那封告密信的目的不是告密,是挑战、是宣誓。
 ⑽但姚明第二封信的目的是什么呢?我想,他是真的要离开了,他那么坦诚,我又怎么可以再耍什么花招呢?他是个聪明的小巨人,我可不想做一个愚蠢的小老板而得罪所有中国人。
 ⑾我得向姚明学习,要想让自己的球队占据有利位置,首先得有实力,其次便是向媒体、球迷写一封告密信,人生的种种比赛,皆不过如此。谢谢姚明的来信。
 ——选自2011年《译林》第10期阅读全文,请你概括姚明两次写信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第一封信的目的:
 第二封信的目的: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⑺段中作者“老泪纵横”的原因。
本文构思巧妙,请你结合文章作简要阐述。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上文《“姚黑”和“姚蜜”的告密信》,谈谈你在生活中该如何向姚明学习?
 亲爱的姚明:
 你是一名非常幸运的人,你拥有一位漂亮的妻子和漂亮的女儿,你在休斯顿与中国都有家,每个人都爱你,你赢到了全世界的尊敬。
 所以,(你宣布退役的日子)这对我本人与火箭整个管理层来说,是很悲伤的一天,但是没有人忽视这样的一个事实,在过去十年里拥有你的日子里,我们都变得越来越好。
 尽管你是以状元秀的身份来到休斯顿,但是你打球就像第二轮最后一位被选中的球员那样顽强、努力,你整个职业生涯都是那么的努力,总是很努力的训练,为了成为一名伟大的球员而从来没有停止过努力,你在训练中的努力,就像是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留在球队里一样。
 你将自己提升到了一个全球闻名的位置,我非常激动能在生命中遇到你,一个拥有优秀品格的人,睿智、慷慨和担当。我为你在休斯顿结束职业生涯而骄傲,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到你生命中的下一个篇章。我本人以及全世界的火箭球迷都感谢你,姚明,一名伟大的篮球运动员,一名更出色的人。
 莱斯利•亚历山大
 答: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题目。(18分)
 “娱乐圈”低龄化的隐忧
 崔孟金
 从模特走台到婚庆主持,从影视拍摄到电视选秀,越来越多的幼稚面孔出现在大众娱乐的领域。带着孩子走进“娱乐圈”,已成为许多家长趋之若鹜的选择。3岁练舞蹈、4岁学钢琴、 5岁练书法、6岁画国画的孩子比比皆是,“小明星”们正在被全力打造出来。看看舞台上的这些孩子们吧——“小模特”浓妆艳抹扭腰摆胯;“小婚礼司仪”煽情搞笑大谈情爱;“小歌手”劲歌热舞高唱情歌……他们的脸上少了些许天真,多了几分成熟;少了些许稚趣,多了几分老成。
   很难说这些家长将孩子打造成“童星”的初衷,为名?为利?还只是为了赶潮流跟形势或是让孩子见世面开眼界?难道家长们真的将张爱玲那句“成名要趁早”当成了培养孩子的座右铭?打造“娱乐明星”并非易事,走“娱乐明星”这条路也未必是对孩子的最好选择,而让几岁、十几岁的孩子混迹复杂喧嚣的“娱乐圈”,对他们今后成长利弊得失真的很难说。
   成为“童星”绝非易事。如果孩子不具备某一方面的天赋而硬要他去学习,那只能是拔苗助长,不但很难使孩子在这方面有所成就,还会使他们因巨大的压力而产生自卑的心理甚至厌学的情绪。如果孩子对某艺术领域怀有强烈的兴趣爱好,并具备先天学习优势,要想学有所成,仍需要后天扎实系统的训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艺术学习尤其如此。“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那些急着让孩子上电视屏幕的热心家长们,真正能够静下心来了解孩子的特点和意愿,真正有耐心、有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宁静的艺术学习环境的究竟有几人 ?
   为了成名成星这样一件概率极小的事情,把孩子抛进“名利场”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古有方仲永“天才沦为平庸”的先例,今有因成功主演《小鬼当家》中的“凯文”而一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耀眼的童星的麦考利•卡尔金的烟消陨落。鲜花和掌声往往成为“童星”成长中的陷阱。而那些娱乐圈的“常青树”多是在成年后方涉足此行业的,他们一般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既能在台前又能做幕后,涉足娱乐圈是他们在对自身兴趣优长的客观审视、才能智慧的正确评估和对未来人生道路的合理规划下,做出的职业抉择。因此,他们的“星光”经久不衰。著名主持人杨澜,在大学毕业加盟《正大综艺》之前,走的是一条中规中矩的求学道路,当年作为央视当红主持人的她又主动选择了全身而退,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传媒学硕士为自己充电,从主持人走向传媒管理并获得了高度的社会认可。杨澜的厚积薄发对那些心急的“童星”父母来说,足以为鉴——即使不成“童星”,也至少能够成为社会良材。
   孩子成才道路千万条,但谁也无法保证他们能成“星”成“家”。“星”和“家”的结果不是催出来的,而是酝酿涵养出来的。面对鲜花和掌声,家长们更应认真思考,怎样才能使孩子们健康成长、成才立业。(选自《人民日报》)联系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带着孩子走进“娱乐圈”,已成为许多家长趋之若鹜的选择。
   
   (2)杨澜的厚积薄发对那些心急的“童星”父母来说,足以为鉴。
  作者为什么说“打造‘娱乐明星’并非易事,走‘娱乐明星’这条路也未必是对孩子的最好选择”?
  文中作者举方仲永、凯文和杨澜的事例分别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这篇文章语言上的一个特点是表述极为严密,让人无懈可击。请从文中举出这样一个例子,并作简要的分析。
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简要的表述出来。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共15分)
 白马湖
 朱自清
 ①今天是个下雨的日子。这使我想起了白马湖;因为我第一回到白马湖,正是微风飘萧的春日。
 ②白马湖并非圆圆的或方方的一个湖,如你所想到的,这是曲曲折折大大小小许多湖的总名。湖水清极了,如你所能想到的,一点儿不含糊像镜子。沿铁路的水,再没有比这里清的,这是公论。遇到旱年的夏季,别处湖里都长了草,这里却还是一清如故。白马湖最大的,也是最好的一个,便是我们住过的屋的门前那一个。那个湖不算小,但湖口让两面的山包抄住了。外面只见微微的碧波而已,想不到有那么大的一片。湖的尽里头,有一个三四十户人家的村落,叫做西徐岙,因为姓徐的多。这村落与外面本是不相通的,村里人要出来得撑船。后来春晖中学在湖边造了房子,这才造了两座玲珑的小木桥,筑起一道煤屑路,直通到驿亭车站。那是窄窄的一条人行路,蜿蜒曲折的,路上虽常不见人,走起来却不见寂寞——。尤其在微雨的春天,一个初到的来客,他左顾右盼,是只有觉得热闹的。
 ③白马湖最好的时候是黄昏。湖上的山笼着一层青色的薄雾,在水里映着参差的模糊的影子。水光微微地暗淡,像是一面古铜镜。轻风吹来,有一两缕波纹,但随即平静了。天上偶见几只归鸟,我们看着它们越飞越远,直到不见为止。这个时候便是我们喝酒的时候。我们说话很少;上了灯话才多些,但大家都已微有醉意。是该回家的时候了。若有月光也许还得徘徊一会;若是黑夜,便在暗里摸索醉着回去。
 ④白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山是青得要滴下来,水是满满的、软软的。小马路的两边,一株间一株地种着小桃与杨柳。小桃上各缀着几朵重瓣的红花,像夜空的疏星。杨柳在暖风里不住地摇曳。在这路上走着,时而听见锐而长的火车的笛声是别有风味的。在春天,不论是晴是雨,是月夜是黑夜,白马湖都好。——雨中田里菜花的颜色最早鲜艳;黑夜虽什么不见,但可静静地受用春天的力量。夏夜也有好处,有月时可以在湖里划小船,四面满是青霭。船上望别的村庄,像是蜃楼海市,浮在水上,迷离徜恍的;有时听见人声或犬吠,大有世外之感。若没有月呢,便在田野里看萤火。那萤火不是一星半点的,如你们在城中所见;那是成千成百的萤火。一片儿飞出来,像金线网似的,又像耍着许多火绳似的。
 ⑤离开白马湖是三年前的一个冬日。
 (原载1929年11月1日《清华周刊》第32卷第3期,选入时有删节)试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白马湖的特点。
第③④自然段开头一句分别有两个“最好”,这样说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上文,认真体会下列划线词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
  山是青得要滴下来,水是满满的、软软的。作者在写景时用了许多生动优美的比喻句,请你找出一个,说说它表现了白马湖的什么特点。
 示例:湖水清极了,如你所能想到的;一点儿不含糊像镜子。
 把湖水比作镜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湖水清澈、平静的特点。朱自清在《春》中绘写了“春花”“春风”“春雨”等几幅图景,本文第④自然段也对春日里的白马湖作了一番描绘,体会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境,与《春》中哪一幅图景表现的心境相似,试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