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里士多德在他们之前也说过,人根本不是生来平等的,而是有些人天生是作奴隶的,有一些人天生是来统治的。亚里士多德当然是对的,可是他却因果倒置了……”
一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组成国民议会之法国人代表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酌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识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第十一条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第十七条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人权宣言》(1789年8月26日颁布)
(l)材料一反映出卢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你如何理解“亚里斯多德当然是对的”?
(2)概述材料二是如何阐明“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
南京是我国一座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请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请回答:
(1)列举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南京建立的两个政权的名称及其性质。
(2)列举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南京颁布的体现历史发展方向的两部著名文献。
(3)结合两部文献的内容,简析其特点或者性质。
(4)这两部文献最终的结局如何?导致这些结局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
——摘自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
材料二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公民大会拥有全部的最高政权。雅典公民每隔l0天集合一次,决定国家大事。……五百人议事会的议员用抽签方法从公民中选出,五百人分成10个议员团,每年分为十个时段,每个议员团轮流执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务。
——摘自《历史研究与资源丛书》
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材料四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以下几个因素可解释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几十年中所产生的这一悲惨结果。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注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艺术。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说明古代希腊是如何提防材料一中的英雄人物的?
(2)根据材料三,指出为提防材料一中英雄人物的出现,约法实行什么制度? 这个制度具有什么进步意义?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最坏的时期”是由谁统治的? 根据材料四,概括是由于哪些因素造成了“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的?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请回答:
(1) 三次战争后,清政府分别被迫签定了什么条约?概括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中国人“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的重大事件有哪些?
(3)为什么说“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中产生了一个新中国?
(4)综上所述,你有什么启示?
阅读材料: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大家对新文化运动有着各种不同的诠释。其中“文艺复兴”说甚是流行,蔡元培认为“因而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为一种参证”;但对“文艺复兴”说追根求源,并将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在产生、发展、价值取向、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有人得出这样的结论:新文化运动不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请根据上述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的看法。(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世界文明的发展是各种文明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结果,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流的过程中出现过“中学西传”为主到“西学东渐”为主再到如今东西文化双向交流频繁的演变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所著《农政全书》包含了一部分西方新知识,还同汤若望合作修订历法。林则徐虎门销烟,编写《四洲志》,购置西方大炮加强防务。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摘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赞誉俄国革命为“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和世界的新潮流”,并且预言20世纪的文明将以俄国革命为契机而发生巨变。
——摘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徐光启、林则徐对外部世界认识或态度的不同。
(2)概括指出材料二体现的三种基本主张。归纳这一时期中国在学习世界文明方面的突出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关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