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小题。(10分)
熬住就是一切
①我们经常用竞技来比喻人生。在漫长的人生竞技中,什么都不是一眼看得到头的。一时的春风得意算不了什么,一时的失败其实也不能算数。林彪与越南的国防部长武元甲会见时。他告诉武元甲,与美国对抗只有一个字:熬。这一个字的确道出了人生的一种真谛,美国那么强大,和它对抗当然不容易,但因为“熬”住了,最后越南还是赢了美国。但真正熬得住又谈何容易。林彪自己经过了“熬”,成了接班人,最后却到底没“熬”住,闹到“抢班夺权”,遂有温都尔汗的一劫。
② “熬”住其实非常重要。人生中进进退退是寻常事,关键是能够“熬”得住。所谓“熬”就是对于自己的事情不轻易放弃,不随便离开自己的位置,就在那里一步一步地努力,有时候就好像龟兔赛跑的那只乌龟,未必跑得快,但“熬”得住,却能笑在最后。
③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曾经看在大阪举行乒乓球世界锦标赛的电视转播,看到中国的刘国正和韩国金泽洙在男子团体赛上异常激烈的比赛,刘国正几乎老是要输,但居然能够九死一生地“熬”下来,也笑到了最后。当然这仅仅是一场比赛,但他旁边的教练蔡振华的经历就更加让我感慨。当年我还是学生的时候,蔡振华就是乒乓球运动员,以旋转球拍著名,他能够将球拍在手中飞速旋转,使对方无法知道他两面不同的胶皮,接不住他的球。但那时我们都是另外一位名将郭跃华的球迷。当时蔡振华多是赢不了郭跃华的,后来国际乒联又限制了旋转球拍,蔡振华便黯然退役。那时,郭跃华的辉煌和蔡振华的黯淡恰成对比。郭退役后开始从商,渐渐淡出了体育界,而蔡振华始终在这一行里“熬”着,直到成了国家体育总局的副局长。
④文人的生涯“熬”也不可或缺。我曾经听到一位知名的老学者讲笑话,说他大学时同屋的三个人中,另外两个都才气逼人,他觉得远远在他之上,不过,天妒英才,一个在大学时因失恋自杀,才华还没有表现就死了。另外一个在五十岁就病故了,才华同样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他却身体健康,活到高寿。老先生说:现在几乎没有自己的同代人了,学生或者晚辈自然都捧场。于是乎水涨船高,就是泰斗了。老先生当然是说笑话,但仔细想想也非常有道理。
⑤所以我们只能像阿甘那样,在人生的马拉松中“熬”住。诗人里尔克曾说:“挺住就是一切。”但“挺”字没有“熬”那么传神,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成“熬住就是一切”。当然,人其实也有不出场比赛或者中途退场的权利,但只要选择参加,就不能不“熬”住。(选文有删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2分)
.把第②段中的“龟兔赛跑”的事例换为“守株待兔”好不好?请简要说说理由。(4分)
.把第⑤段中划线句子去掉好不好?为什么?(4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红薯皮

樟楠

①2010年5月12日,父亲去世一周年之际,我们兄弟姐妹商议为父亲和先前去世的母亲同立一块碑,作为永久的纪念。碑文是大哥代表我们撰写的。其中“父母勤俭持家,含辛茹苦养育8个儿女”十几个字常常萦绕在

我的脑海,我眼前也常常浮现出父母节俭度日的一幕。

②那是“文革”中期的一天。父亲和大妹一早去了二十多里外的县城卖红薯,天都快黑了,还迟迟不见回来。母亲等不来面和菜,翻翻见底的面袋说:“蒸点红薯吧。”不一会儿工夫,饭就做好了。母亲端上来一大盘红薯和大盆清水煮红薯叶子菜。我们几个饿狼似的娃儿三下五除二就把这些食物吃得干干净净。我最后离开饭桌时,把一个稍大点儿的红薯递给还没上桌的母亲。母亲接过去说:“这个留给你妹,我把坏的剥了吃。”说罢,母亲拿起一个坏红薯,剥去大半截黑斑,就着剩下不见半点油星子的红薯菜汤吃开了。正吃着,父亲被一个邻村大哥搀扶着一瘸一拐地进了门,全家人一下子都愣了。

③原来,拉车的大黄牛第一次上街,被迎面开来的拖拉机吓惊了,瘦小的妹妹拽不住缰绳,大黄牛发疯似的拉着车子飞奔起来,驾辕的父亲步子跟不上,栽倒在地,架子车从他的脚脖子上碾过。妹妹吓得直哭,父亲疼得直叫。一些路人见状,主动上来帮忙,大黄牛被制服了,散落满地、摔得稀烂的红薯也被好心人帮着捡到了一起。父亲一一谢过他们后,就近找个地方摆了摊。那天天气不大好,一会儿刮风,一会儿打雷,街上没有多少行人。大概因了父亲咬着牙、忍着疼坚强的表情,因了妹妹含着泪、带着乞求的目光,顾客还算“盈门”。没多大会儿,父亲就便宜地卖完红薯,随便买了些面和菜,带着沮丧,拖着伤脚,一瘸一拐地驾着车子往回赶。

④天渐渐黑了下来,艰难的车轮,一步一挪地到了五里塬顶。父亲的脚脖子肿得老大,疼得实在走不动了。五里塬,路窄坡陡,白天走都有些发怵,摸黑走就更提心吊胆。如果再下大雨,那可……“咋办呀,咋办呀,谁来帮帮我们父女啊?”妹妹扯破嗓子的哭喊声随风飘荡在黑沟唤谷,很是療人。说来还算幸运,恰在这时,一个邻村的大哥从县城回来碰上了,二话不说,便把父亲扶上车子躺下,驾着车子下了五里塬大坡。

⑤我们听完,都不禁打了个寒噤。母亲边擦眼泪边拿起父亲买来的面和莱要去做饭。父亲摆摆手说:“这么晚了,别做了,给娃儿们留着吧。”我借着黄豆粒大小的油灯光,看见父亲吃力地到饭桌前,一把抓起我们几个娃儿剥拌的红薯皮,大口大口地吞了起来……

⑥后来,我进城结了婚有了孩子后,常对妻子和女儿说起古人那句名言:“俭,德之共也。”也说起父亲那句话:“富日子是省出来的,要节俭。”多年来,我也养成一个“吝啬”的习惯,不管是我请客吃饭还是别人请我吃饭,我都坚持“吃不了兜着走”。每当看到有人打包,我心里就暗暗欣慰,眼前总会闪现出父亲抓红薯皮吃的一幕。

(1)根据语境,赏析第⑥段加点词“吝啬”。

(2)文中第③④段采用的记叙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我们几个饿狼似的娃儿三下五除二就把这些食物吃得干干净净。

(5)结合选文内容并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受。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涵养学徒心态

①“不给我安排重要工作,只是让我打杂,想辞职了”“我在基层天天做琐事,所学专业用不上啊”……不少新入职的年轻人常抱怨,自己不受重视,做着“没技术含量”“没营养”的活儿,感觉空有一身本事无处施展。

②走出校园初入职场,不少年轻人满怀期待,想在新的平台和环境里大显身手、证明自己,这本是人之常情。但这种期待很可能要暂时落空,一出手就是大手笔,很多时候是一厢情愿,眼高手低是常见的通病,这大概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这种落差本该用脚踏实地去消弭,但不少人一旦理想与现实脱节,就心理失衡,或抱怨上司“不识才”“埋没人才”;或开始自我怀疑,失去信心……其实,这些都不是该有的态度和做法。

③年轻人初进职场,首要的是戒骄戒躁,多涵养“学徒心态”。

④人类社会发展中,“学徒”是一个常见的群体,尤其在手工业发达的传统社会。在代际传递中,技术和工艺得以传承和发展,有句俗语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那么最成功的修行者,应该是沉下心来学习,甘于从小事、琐事做起,常向师傅虚心求教,心无旁骛地钻研技艺,最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怕的是这山看着那山高,小事、琐事不愿干,大事、难事干不好。这种学徒,师傅一般会说:“心性不好,难成大器。”

⑤现代社会,这种技艺传承的师徒少见了,但“学徒心态”却并不过时。涵养“学徒心态”,就是年轻人修炼功夫、磨砺心性的过程。对于一个初入职场者,不妨主动将过去的荣誉和光环“清零”,重新自我定位,适应新的环境,甘愿做一名谦逊、低调的学徒。“松柏之质,经霜弥茂。”经受一件件小事的磨砺,就有了成大事的基础;只有多在基层一线“墩墩苗”,才能不断夯实根基,蓄力远航。

⑥作家柳青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潘从明曾分享过他刚参加工作时的经历。1996年,他进入金川公司从事贵重金属生产工作。琐事多、困难多,他没有打退堂鼓。“生产的每一个细节我都不放过,每一个关键点我都记在笔记本上,工作闲暇时我还经常向师傅和技术人员请教。”潘从明当好学徒,干好一件件小事,解决一个个难点,最终积小胜为大胜,推动了相关贵金属提炼工艺的改进和技术升级。

⑦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年轻人想要在一个领城有所建树、干出成绩,就得多涵养“学徒心态”,下一番“绣花功夫”,落小落实练就高强本领;同时,在不断传承的基础上探索创新,超越“师傅”、超越自我,最终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如何提出的?

(2)选文④⑤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3)请分析选文⑤段中加点词“清零”的表达效果。

(4)选文⑥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阅读分析下面的材料,结合选文内容,谈谈年轻人如何获取成长的力量。

美团创始人王兴曾讲过这样一件事:他们深夜开会,整理会议记录时,其中涉及流程图的部分,需要用到一个叫 Visio的软件。他问旁边的年轻同事,会用 Visio吗?年轻人毫不犹豫地说:“我可以学。”王兴感慨:这四个简单的字里,有无穷的力量。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浅谈神秘之光﹣激光

①作为20世纪人类重大发明之一,激光已经融入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在激光物理领城做出突破貢献的三位科学家,突显激光的重要作用。

②激光是指频率单一,方向高度集中的光。它有极好的方向性,不易散射。比如,地球距离月球约38万千米,若使用激光照射,在月球表面形成的光斑直径不到2000米;而相同情况下,其他光源产生的光斑早已覆盖整个月球。

③自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发明以来,经过不断发展,激光已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美容、打印、眼科手术、武器和测距等领域。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阿什金,于20世纪80年代发明了光镊技术,利用聚焦的激光,像镊子一样把微小物体夹起来进行移动。如今,光镊已成为许多物理学家、化学家和生物学家必不可少的工具,帮助他们精确地操作原子、分子、细菌、病毒和细胞等,为研究微观现象开启了一扇大门。

④根据工作方式,激光可分为连续激光和脉冲激光。脉冲激光在时间上表现为一个接着一个的光脉冲,其峰值功率会远远大于连续激光。形象地说,连续激光好比10米深的平静水面,而脉冲激光就像1米深的水面上形成了一个足有1000米高的波浪。激光脉冲的宽度可以短于1皮秒(1皮秒等于万亿分之一秒),甚至到飞秒(1飞秒等于千万亿分之一秒)量级。将能量集中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其峰值功率之大可想而知。

⑤2018年另外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穆鲁和斯特里克兰,于1985年发明了啁啾脉冲放大技术,得到了峰值功率极大的超短脉冲。这种超短激光本领很大,能够精确地在不同材料上实现切割和钻孔,已广泛用于激光视力矫正手术以及精密加工,如手机的显示屏和内部精小部件。而在研究物质内部动态过程时,利用飞秒量级的激光脉冲甚至可以对原子和分子进行拍照,让科学家们洞察微观世界的秘密。

⑥此外,借助啁啾脉冲放大技术,不少国家正在建设超强激光装置。中国在该领域具有非常扎实的基础,近年来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利用这种强激光装置,能够在实验室里制造极端物理条件,有望揭示新的物理规律。

⑦毫无疑问,丰富多样的激光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强大工具。相信在科学家们的共同努力下,更加神奇的激光技术将会不断涌现。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②段的说明内容。

(2)选文③段中加点词“必不可少”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3)选文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根据选文⑤段内容,简要概括超短激光有哪些本领。

(5)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地球距离月球约38万千米,若使用激光照射,在月球表面形成的光斑比相同情况下其他光源产生的光斑覆盖面小。

B.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阿什金发明了光镊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美容、打印、眼科手术、武器和测距等领域。

C.啁啾脉冲放大技术是由2018年另外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穆鲁和斯特里克兰发明的,他们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

D.中国在建设超强激光装置方面具有非常扎实的基础,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时光笔墨

①她斜倚在车的后座上,眼睛微眯,嘴角翘起,似笑非笑,和暖的阳光越过车窗,轻抚着她花瓣般柔滑光洁的脸庞。她从书包里掏出“随身听”,轻晃着身子听起歌来,仍是那首《时光笔墨》,边听边跟着低声哼唱:一念成执著,沧海变荒漠,轮回中,我像飞鸟经过……歌声清凉如水,荡漾着,溢满车内。

②我仔细倾听了会儿,忍不住摇头轻笑。她刚满十七岁,年少强说愁,又怎会真的懂得沧海翻转,时光凉薄。当然也只是想想,无须道破。车窗外,人声、车声,嘈杂喧腾,一浪接一浪地涌来,但似乎又被这歌声抵消,消融于黄昏里。

③她今年读高三,“随身听”是我送给她的生日礼物,想让她在周末闲余时适当放松。之前她乘公交车往返学校,不用接送。近来逢城市修路,公交车改线后,没了直达校区的车。距高考不足百天,作业如山如海。每周末回来一天,她埋头做题,恨不得时光滞流,将寸寸光阴拢入指尖。周日下午返校时,为了赶时间我打车送她,路上约半小时的车程,成了她难得的静享时光。

④正想着,车颠了几下,我趔了下身子,朝她伸出手去。她不用侧头看,便明了我的心意,与我的手交握在一起,十指相扣。她知道我晕车厉害,用力攥紧我的手,那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别担心,有我在呢!我们是母女,犹如两棵相依相偎的树,彼此的根根脉脉,枝枝叶叶,都勾连交错,熟悉相互的气息。

⑤我心头一热,甚而期望,在她毕业前这条路不要修好,能多陪陪她。“十年心事十年灯,芭蕉叶上听秋声。”一个又一个十年过去,不觉已人到中年,愈来愈觉得人生有太多的变数,能握住的东西是有限的,莫不如珍惜当下,这一份体己的温暖。

⑥她刚考上市重点高中时,我着实高兴了一阵儿,可待到第一次月考成绩出来,如一盆冷水浇灭心底的喜悦。她有几门功课不及格,在班上排到30多名。我有些失望,要知道初中时她的学习还算优秀,这让整日疲于奔碌,陷入生活旋涡里的我,一度以此宽慰。

⑦她垂手站立,斜着眼悄瞄着我的脸,叹道:“这次没考好。”我故作轻松地给她鼓劲:“可能是还不适应,下回努力。”她仰起年轻鲜亮的小脸,眼睛亮亮的一闪,慌慌地点头。

⑧然而第一学期下来,她的成绩时上时下,但始终徘徊在中等水平。一次家长会后,很多家长围住班主任问这问那,我也挤上前,揣着小心说:“我是小豆妈妈……”“哦,你女儿好人缘哦,走哪都是焦点,课堂上也这样,话多得刹不住闸……”轻飘飘的话,如一片片羽毛般落下。我尴尬地回道:“得跟她好好谈谈了。”

⑨“在课堂上乱说话,这是咋回事呢?”我一进家就厉声问道,脸沉郁得如一片雨做的云。她绯红着脸,急切地辩道:“我没有,不是那样的,同学经常忘带钢笔、橡皮或尺子,课上管我借,我就给他们喽。”我心里一软,但仍板着脸说:“别岔开话,给自己找理由”她委屈道:“妈妈,你不是总说要多帮别人吗?”

⑩不管怎么说,做人善良一点儿,总没错的。我走上前握住她的手,想要安慰几句,发现那双手软软的,凉凉的。正疑惑间,她笑着说:“妈妈,我把毛裤借给下铺的同学,她穿得单薄,前几天下雨冻感冒了……”我长叹了口气,怒气如潮水般退去。

⑪这么思来思去,我倒也看开了。孩子就像花儿,只要肯努力,早晚都会绽放的,有的只是开得慢了点,那又何妨呢!

⑫正乱想着,车到了学校门口。我跳下了车,掏钱,付钱,一扭身,不见了女儿。再一抬头,见她已跑到马路对面,跳着脚冲我摆手。

⑬我小心地穿过车流,气喘吁吁地站到她面前,刚想嗔怪几句,话到嘴边却凝住了。她手里举着张贺卡,上面画有一簇花,旁边一行漂亮的楷书:祝妈妈母亲节快乐!在我心里妈妈永远是年轻美丽的,我长大了以后,会带妈妈一起出去旅游,看各种风景,吃各地美食,妈妈永远是我最爱的人!

⑭我心里明白,无论有多么不甘不舍,难以体面地退出,都必须试着放手。十余年的寒窗蛰伏,正是为了有一天破茧而出,飞向更辽阔的远方,而我只能目送着你的背影远去。或许有一天,你回过头来会发现,我仍在原地守望。那目光,穿过重重光阴,与你一世相随,且从未远离。

(1)如何理解选文题目“时光笔墨”的含义?

(2)选文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①她垂手站立,斜着眼悄瞄着我的脸,叹道:“这次没考好。”(“瞄”字表现了女儿怎样的心理?)

②孩子就像花儿,只要肯努力,早晚都会绽放的,有的只是开得慢了点,那又何妨呢!(从修辞角度赏析这句话。)

(4)母亲的心总被孩子牵动。结合选文⑥~⑩段,根据提示内容完成下表。

女儿

  

月考成绩不佳

上课总说话

  

母亲

高兴

  

  

心疼

(5)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A.选文①段描写了女儿听歌时陶醉的样子,营造了温馨美好的氛围。

B.选文③段交代了女儿车上听歌的原因,目的在于突出她对“我”的感激。

C.选文⑬段中女儿用贺卡表达了对母亲的祝福和感恩,可见她的孝顺懂事。

D.选文⑭段中“守望”一词传神地表达了母亲对女儿的爱与牵挂一生不变。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适时让理想转个弯

①很多人可能都有这么一个观点,认为要成功就得心无旁骛、坚持不懈地向着心中的目标前行。只有这样,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②这种观念有可取的一面,因为成功需要一种坚持的精神。不过,心中原有的目标如果并不适合自己,你就会在前进的路上举步维艰。只有确定了更适合自己的目标,才能够很快在新的领域有所突破。正如戴尔•卡耐基所说:“正确的选择加上不懈的努力,就会创造出奇迹。”所以,人要懂得适时调整自己的目标。

③人的目标会发生改变,因为外界条件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客观环境的制约。在闭塞、落后的条件下,很难树立宏伟远大的目标,而换了一方天地,眼界开阔之后,原来的目标自然就会随之改变。太行、王屋二山挡在门前,阻塞了交通,愚公当然要把移山作为目标。可是两座大山被移走了,难道愚公还要跟过去,继续凿石垦壤吗?鲁迅先生最初是抱定了学医救国的理想,但留学日本之后的见闻感受,使他发现了拯救人的灵魂比救治人的身体更重要。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以笔为刀枪,终成一代文豪。当今世界的发展日新月异,只有紧跟社会发展的形势,适时调整自己的目标,才不会被社会丢在后面

④人的目标会发生改变,还因为自我认知也在发生变化。人的成长是从懵懂到成熟的过程。小时候,我们的人生目标大都停留在一个模糊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性格的逐渐威熟,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也都会相应地发生改变,人生的目标也往往会随之改变。我们会更加了解自己有什么样的优势和劣势,什么样的职业更适合,需要找怎样的人生伴侣,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等等。事实上,让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才能更好地激励人们走向成功。化学家奥托•瓦拉赫最初也不知道选择怎样的人生目标,走了很多弯路,直到最后明白了自己的优势,重新调整了目标,才取得了最后的成功。对于任何一个期待成功的人来说,既要有坚韧不拔、终生奋斗的进取精神,也要学会将明确坚定的目标和灵活机动的策略结合在一起。

⑤影响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因素有很多。无论来自外部还是内在的变化,我们都要明白,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找到自己的强项,避开自己的弱势,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够真正地走向成功。如果最初设定的人生目标被证明并不合适,那就让自己的理想转个弯。

(原文有改动)

(1)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事例可以放在第③段还是第④段中?请具体阐明理由。

张文举青年时期笔耕不辍,立志成为作家,但多年来一封封投稿信石沉大海,他逐渐认识到自己不适合写作。他的钢笔字写得很漂亮,于是他毅然放弃写作,练起了钢笔书法,最终成为著名的硬笔书法家。

(4)小明学习很努力,但成绩一直很不理想。他从小喜欢玩泥塑很有造型方面的天赋。有人建议他报考职专,学习面点专业,将来会成为一个出色的面点师。但小明在大学里当教授的父母却希望儿子放手一搏,将来考上大学,成为一名学者。在这二者之间,小明需要做出选择,读了本文之后,你会给他提怎样的建议?请简要说明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