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请根据以下材料,完成有关的探究实验:
资料一: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腹部会变成红色,相互间经常发生猛烈的搏斗.
资料二:身穿红色衣服的人经过鱼缸时,鱼缸中腹部变红的三刺鱼会出现攻击行为,而对穿非红色衣服的人无反应.
为了探究引发繁殖季节的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生物实验小组将自制的4种模型分别投入到4个鱼缸中(内有大小基本相同的繁殖期间的雄性三刺鱼各1条),观察三刺鱼的反应情况。模型形状与颜色和三刺鱼的反应情况见下表:
鱼缸 |
模型 |
三刺鱼的反应 |
1号 |
三刺鱼外形,腹部灰褐色 |
无反应 |
2号 |
三刺鱼外形,腹部红色 |
有攻击行为 |
3号 |
鲳鱼外形,腹部灰褐色 |
无反应 |
4号 |
鲳鱼外形,腹部红色 |
有攻击行为 |
如果作出的假设是“红色是导致繁殖期间雄性三刺鱼发生攻击行为的诱因”,验证该假设的最简单的实验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
[1]和[2]、[3]和[4]两组对照实验的变量都是_____________;通过这两组对照实验,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以鱼体外形为实验变量,上表中可以形成的对照实验组合有______________ 。
如果去掉[2]、[3]组实验,只考虑[1]、[4]组的实验,大家认为得出的结论会不准确,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雄三刺鱼的攻击行为是由它体内的_______物质所决定的,这种行为属于_______行为。
为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有关问题,某小组选择一种盆栽天竺葵做为实验材料,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设计一个简单方案以排除叶片中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方案利用的原理是。
(2)叶片A滴加碘液后绿色部分与非绿色部分比较,结论是。
(3)叶片B滴加碘液后没有变蓝,是因为缺少光合作用所需的。
(4)若将装置中的透明塑料袋换成黑色纸袋,同时去掉固体氢氧化钠,则滴加碘液后,叶片B绿色部分现象是,与A绿色部分比较可以证明。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欲利用下列装置探究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设计的探究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其中的相关问题:
(1)写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 C处玻璃罩不能透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 能表示这个探究试验成功的两个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
下表是小波同学做的有关“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记录。试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 |
实验材料 |
处理方法 |
实验现象 |
1 |
馒头碎屑+2mL唾液 |
充分搅拌后,放在37℃的温水中,10分钟后滴加2滴碘液 |
|
2 |
馒头碎屑+2mL清水 |
充分搅拌后,放在37℃的温水中,10分钟后滴加2滴碘液 |
(1)在这个实验中,2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2号试管起作用。
(2)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了。
(3)“充分搅拌”模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如果1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时,选取四个干净的锥形瓶,编号为甲、乙、丙、丁,分别放入20粒完整有活力的种子,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你认为:
(1)以上装置中能发萌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验证适量的水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需选择装置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装置种子不萌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只选择乙探究种子萌发,你认为是否科学,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小明是个善于思考的同学,他在家中观察饲养的金鱼时,想到一个问题:温度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没有影响。为探究这一问题,他设计了如下方案,试分析回答:
步骤 |
烧杯① |
烧杯② |
烧杯③ |
烧杯④ |
烧杯⑤ |
烧杯⑥ |
1 |
各加入1 000毫升温水、一条相同状况的金鱼,并测量记录水温 |
|||||
2 |
一段时间后,同时观察并记录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 |
|||||
3 |
烧杯①②各加入适量热水使水温均升高10℃ |
烧杯③④均用水浴锅隔水加热使水温升高10℃ |
烧杯⑤⑥不做任何处理 |
|||
4 |
一段时间后,同时观察并记录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分析得出结论 |
(1)该探究活动的实验变量是。
(2)如果你做这个实验,你将根据什么判断金鱼的呼吸次数?
。
(3)小明在步骤3的设计中,对每种情况的操作均同时设置了2个重复组,其目的是,
提高了实验的可信度。烧杯①②和烧杯③④两组设计中,哪组更科学,更严谨?。原因是
。
(4)结合本实验,你推测金鱼吞入的水从鳃流出时,其成分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