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在评论中国某一制度时说,它“导致……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并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这一制度是指
A.郡县制 | B.科举制 |
C.察举制 | D.行省制 |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
A.民国从未试图过要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 |
B.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 |
C.信息闭塞,中华民国成立消息未到达农村 |
D.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对,农民却拥护 |
社交礼仪逐渐采用握手、鞠躬,取代传统的跪拜作揖。称呼上,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这些社交礼仪变迁最早出现在
A.辛亥革命后 | B.五四运动后 |
C.抗日战争后 | D.新中国成立后 |
辛亥革命后,一些有志于民主推广的人常到田间“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其皆瞠目结舌而不解。”对此说法错误的是
A.代议制的基础还没巩固 |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农民对政治不了解 |
D.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薄弱 |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教授在评论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写道:“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这一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 B.太平天国运动 |
C.洋务运动 | D.辛亥革命 |
1834年,英国两艘军舰仅受轻伤就轻易闯过虎门,威逼广州。为加强虎门要塞,这年底,道光帝任命关天培为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吸取1834年的教训,历时5年,修建了“三重门”的防御体系。……战前,多次操练演习。材料表明
A.面对挑衅,清政府是有所准备的 |
B.清政府本质上是腐朽卖国的 |
C.清朝备战工作在知己知彼的状态下展开 |
D.清朝的备战无法应对工业化的西方军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