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项为之强( ) (2)徐喷以烟( )
(3)兴正浓( ) (4)鞭数十(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时有物外之趣昂首观之 | B.又留蚊于素帐中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
C.项为之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D.使之冲烟而飞鸣人不知而不愠 |
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这篇短文叙述了哪几件趣事?请简要概括。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属予作文以记之(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翻译句子。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前人之述备矣。洞庭湖的景色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媵人持汤沃灌 ___________(2)同舍生皆被绮绣 _______________
(3)腰白玉之环 _____________(4)烨然若神人 ____翻译句子。
(1)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作者对同舍生优越的条件“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文言文阅读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选自《三峡》)
【乙】六里, 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①,独高垂,如匹练界②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③之下流④也。……从其后西二里,蹑⑤峻凌崖。其崖高穹⑥溪上,与对崖骈⑦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
(选自《游大理日记》)
【注释】①派:量词。②界:隔断。③清碧:溪水名。④下流:河流的下游。⑤蹑:踩、踏。⑥穹:隆起。⑦骈:并列。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隐天蔽日:__ __(2)或王命急宣:__ __ (3)有峰东环而下:__ __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渡一溪 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
B.即清碧之下流也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谚》) |
C.与对崖骈突如门 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
D.上耸下削 上书谏寡人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乃西向觅小径入峡。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侯①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②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③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会期哉!”乃往。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后知文侯之意,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使乐羊伐中山④,克之,以封其子击⑤。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⑥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文侯:魏国君主。②适:到……去。③虞:古代管理山泽的官。④中山:中山国。⑤击:文侯的儿子魏击。⑥任座:人名。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文侯应之亦然()(2)皆朝于魏()
(3)克之,以封其子击()(4)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画两处。
韩 借 师 于 魏 以 伐 赵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会期哉!文章叙述了关于文侯的哪三件事?请概括回答。
阅读《鸟说》一文,完成后面的题。(14 分)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啁啾者,即(1)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2),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
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
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鵱鷇(3),无有。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乎!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4)不深山之适(5)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注释(1)即:走近,靠近(2)掬:用手捧,盈掬:这里指用手满握。
(3)鵱:音构,鸟卵。这里指幼鸟。(4)奚:为什么。(5)适:到……去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 ) (2)雌者覆翼之( )
(3)鸣乃已( ) (4)见辱于人奴以死(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桂之上日有啁啾者何陋之有(《陋室铭》) |
B.雏且出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
C.即而视之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
D.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以一平板按其面(《活板》)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其 旁 有 桂 一 株 焉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2)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本文和《马说》在写法上相似,都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的主题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