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选自《隆中对》)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挟天子而令诸侯 挟:
(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夙夜: 下列句子中加划线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两项是………………………( )
A.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B.北定中原北通巫峡 |
C.还于旧都曹操比于袁绍 |
D.则名微而众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段中“天下计”的内容?【乙】段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老臣心”?
有人认为后主刘禅愚钝无能,先帝刘备驾崩后执掌蜀汉军政大权的诸葛亮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应该取而代之。读完【甲】【乙】两文后请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于又生孙,孙又生子;于又有子,子又有孙;子于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乎?"河曲智叟亡以应。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杂然相 许 |
许:赞同 |
B.子孙 荷担者三夫 |
荷:肩负、扛 |
C.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箕畚: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 |
D.寒暑易节,始一 反焉 |
反:同"返",往返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静 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
B.河曲智叟笑 而止之曰 |
外户 而不闭(《礼记》二则) |
C.甚矣,汝 之不惠 |
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
D.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从人力之少、运输工具简陋等方面表现了移山的艰难衬托出愚公移山的毅力和决心。
B.邻人京城氏的男孩尽管才七八岁,却能热情地帮助移山,写出了愚公移山这一行动得到人们的认可与支持。
C.愚公之妻质疑愚公智叟嘲笑愚公,尽管他们说话的语气不同,但都对愚公移山持否定态度。
D.愚公不畏艰难、子孙相继挖山不止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
文言文阅读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有大志,通贯书术。
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多病,辞职,帝曰:"公不见金 ①在矿何贵之有? 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朕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 ②焉。卿虽疾,未及衰,岂得便 ③尔?"
时上封事 ④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征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遗也。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
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 ⑤,征而已。"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轨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金:金属。②砺(lì):磨砺。③便:安适。④封事:指密封的奏章。⑤违:过失、错误。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省滞 狱不决者,诏征平治 |
狱:案件 |
B.古者立 谤木,欲闻己过 |
谤:诽谤 |
C.陛下当任其所言,以 彰得失 |
彰:揭示 |
D.征蹈履仁义,以 弼朕躬 |
弼:辅佐 |
(2)下列句中"以"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征处事 以情,人人悦服
A.策之不 以其道(《马说》)
B.不 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C.寡人欲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近岸,卷石底 以出(《小石潭记》)
(3)下列句子与文中"封事,谤木之遗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陋室铭》)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C.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
(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因多病辞职,皇帝以金属自比,要求魏征做"良匠"对他加以磨砺。
B.魏征劝谏皇帝,想要知道自己的得失,就要广泛听取意见,让臣子们畅所欲言。
C.皇帝认为房玄龄助他平定天下,魏征纠正他的过失,他们都是国家功臣,于是解下佩刀赐给二人。
D.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认为魏征践行仁义,尽心辅佐,才干超过诸葛亮。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
②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猫说
【明】薛瑄
余家苦鼠暴,乞诸人,得一猫。形魁然大,爪牙铦 ①且利。余私计鼠暴当不复虑矣。以其未驯也,絷维 ②以伺,候其驯焉。
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类有能者;恐其噬己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既而以其驯也,遂解其维絷。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 ③起而捕之。比 ④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曰:"勿庸。物之有能者,必有病。噬雏,是其病也;独无捕鼠之能乎?"遂释之。
已则伈伈泯泯 ⑤,饥哺饱嘻 ⑥,一无所为。群鼠复潜视,以为彼将匿形致己 ⑦也,犹屏伏不敢出。既而鼠窥之益熟,觉其无他异,遂历穴相告曰:"彼无为也。"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余之家人执之至前,数天 ⑧之曰:"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真天下之弃才也哉!"遂笞而放之。
【注释】①铦(xiān):锋利。②絷维:系缚。③遽(jù):突然。④比:等,待。⑤伈(xǐn)伈:恐惧。泯泯:茫然无知。⑥饥哺饱嘻:饥则吃食,饱则嬉闹。⑦匿形致己:意为故意躲藏以捕获自己。⑧数(shǔ):责备,斥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群鼠闻其声, 相与窥其形 |
相与: |
② 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 |
适: |
③ 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 |
舍: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河曲智叟笑 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B.余强饮三大白 而别(《湖心亭看雪》)
C.未有问而不告、求 而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
D.然后知生于忧患 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猫"类有能"的一组是
①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
②恐其噬己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
③遽起而捕之
④已则伈伈泯泯,饥哺饱嘻
⑤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
⑥又亟往捕之而走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
(5)《猫说》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后,衡病重而卒,四方学士皆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谥文正。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或问之 |
|
②亦不睨视而去 |
|
(2)翻译句子。
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3)许衡是一个怎祥的人?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以头抢地耳 |
|
②长跪而谢之曰 |
|
(2)翻译句子。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唐雎列举三位“布衣之士”的目的是什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