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已知盐酸加到品红溶液中,由于酸性增强使品红溶液的红色加深。试推测:
(1)向品红溶液中通入过量SO2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   ____;
加热后的现象为____                ____。
(2)向品红溶液中通入过量Cl2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   ____;
加热后的现象为____                  _____。
(3)向品红溶液中通入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SO2和Cl2后现象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透明聚酯玻璃钢可用于制造导弹的雷达罩和宇航员使用的氧气瓶。制备它的一种配方中含有下列四种物质

填写下列空白:(1)甲中不含氧原子的官能团是;下列试剂能与甲反应而褪色的是(填标号)

a. B r 2 /CC l 4 溶液 b.石蕊溶液 c.酸性 KMn O 4 溶液

(2)甲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写出其中一种不含甲基的羧酸的结构简式:

(3)淀粉通过下列转化可以得到乙(其中A-D均为有机物):

A 的分子式是,试剂 X 可以是

(4)已知:

利用上述信息,以苯、乙烯、氯化氢为原料经三步反应合成丙,其中属于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化合物丁仅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为110。丁与 FeC l 3 溶液作用显现特征颜色,且丁分子中烃基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则丁的结构简式为

氮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
回答以下问题:
(1)基态氮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是
(2) C N O 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的顺许昌是
(3)肼( N 2 H 4 )分子可视为 N H 3 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 N H 2 (氨基)取代形成的另一种氮化物。
N H 3 分子的空间构型是 N 2 H 4 分子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是
②肼可用作火箭燃料,燃烧时发生的反应是:
N 2 O 4 (l)+2 N 2 H 4 (l)=3 N 2 (g)+4 H 2 O(g) H=-1038.7kJ·mol - 1 若该反应中有4 mol NH 键断裂,则形成的 π 键有 mol
③肼能与硫酸反应生成 N 2 H 6 S O 4 N 2 H 6 S O 4 晶体类型与硫酸铵相同,则 N 2 H 6 S O 4 的晶体内不存在(填标号)

A.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范德华力

(4)图1表示某种含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其分子内4个氮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得4个顶点(见图2),分子内存在空腔,能嵌入某离子或分子并形成4个氢键予以识别。下列分子或离子中,能被该有机化合物是别的是(填标号)。

a. C F 4 b. C H 4 c. N H 4 + d. H 2 O

四氧化钛( TiC l 4 )是制取航天航空工业材料--钛合金的重要原料。由钛铁矿(主要成为是 FeTi O 3 )制备 TiC l 4 等产品的一种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往①中加入铁屑至浸出液显紫色,此时溶液仍呈强酸性。该过程中有如下反应发生:

2Fe 3 Fe=3Fe 2

2TiO 2 (无色)+ Fe4H = 2Ti 3 (紫色)+ Fe 2 2 H 2 O

Ti 3 (紫色)+ Fe 3 H 2 O=TiO 2 (无色)+ Fe 2 2H

加入铁屑的作用是

(2)在②→③工艺过程中需要控制条件以形成 Ti O 2 ·n H 2 O 溶胶,该溶胶的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在范围。

(3)若把③中制得的固体 Ti O 2 ·n H 2 O 用酸清洗除去其中的Fe(OH)3杂质,还可制得钛白粉。已知25 ℃时, K s p [Fe(OH ) 3 ]2.79×10 39 ,该温度下反应 Fe(OH ) 3 3H=Fe 3 3 H 2 O 的平衡常数K=

(4)已知: Ti O 2 (s)2C l 2 (g)=TiC l 4 (l) O 2 (g)ΔH140kJ·mol 1

2C(s) O 2 (g)=2CO(g) ΔH221kJ·mol 1

写出④中 Ti O 2 和焦炭、氯气反应生成液态 TiC l 4 CO 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

(5)上述工艺具有成本低、可用低品位矿物为原料等优点。依据绿色化学理念,该工艺流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只要求写出一项)。

(6)依据下表信息,要精制含少量SiCl4杂质的TiCl4,可采用方法。

TiC l 4 SiC l 4
熔点/℃ -25.0 -68.8
沸点/℃ 136.4 57.6

I.磷、硫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应用广泛。
(1)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磷酸钙与焦炭、石英砂混合,在电炉中加热到1500°C生成白磷,反应为:
2C a 3 PO4 ) 2 +6Si O 2 ==6CaSi O 3 + P 4 O 10 10C+ P 4 O 10 == P 4 +10CO 每生成 1 mol P 4 时,就有 mol 电子发生转移。
(3)硫代硫酸钠( N a 2 S 2 O 2 )是常用的还原剂。在维生素C(化学式 C 6 8 6 )的水溶液中加入过量 I 2 溶液,使维生素 完全氧化,剩余的 I 2 N a 2 S 2 O 2 溶液滴定,可测定溶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发生的反应为:
C 6 H 8 O 6 + I 2 = C 6 H 6 O 6 +2H++2I-2 S 2 O 3 2 - + I 2 = S 4 O 6 2 - +2I-
在一定体积的某维生素C溶液中加入 amol L - 1 I 2 溶液 V 1 ml ,充分反应后,用 N a 2 S 2 O 2 溶液滴定剩余的 I 2 ,消耗 bmol L - 1 N a 2 S 2 O 2 溶液 V 2 ml .该溶液中维生素C的物质量是 mol

(4)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钠( KI O 3 )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如下反映:
2I O 3 -+5S O 3 2 - +2H+= I 2 +5S O 4 2 - + H 2 O 生成的碘可以用淀粉液检验,根据反应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某同学设计实验如下表所示:

该实验的目的是;表中 V 2 = ML。
II稀土元素是宝贵的战略资源,我国的蕴藏量居世界首位。
(5)钵(C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稀土元素,在加热条件下 CeC l 3 易发生水解,无水 CeC l 3 ,可用加热 CeC l 3 6 H 2 O N H 4 Cl 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其中, N H 4 Cl 的作用是
(6)在某强酸性混合稀土溶液中加入 H 2 O 2 ,调节 pH ≈3. Ce 5 + 通过下列反应形成Ce
(OH)4沉淀得以分离。完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e 3 H 2 O 2 H 2 O = Ce(OH ) 4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常用于消毒、灭菌等。
(1) O 3 与KI溶液反应生成的两种单质是.(填分子式)
(2) O 3 在水中易分解,一定条件下, O 3 的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t)如表所示。已知: O 3 的起始浓度为0.0216 mol/L

pH 增大能加速 O 3 分解,表明对 O 3 分解起催化作用的是.
②在30°C、 pH =4.0条件下, O 3 的分解速率为 mol/(L·min)
③据表中的递变规律,推测 O 3 在下列条件下分解速率依次增大的顺序为.(填字母代号) a . 40°C、 pH ="3.0" b. 10°C、 pH ="4.0" c. 30°C、 pH =7.0
(3) O 3 可由臭氧发生器(原理如图)电解稀硫酸制得。

①图中阴极为(填" A "或" B "),其电极反应式为.
②若C处通入 O 2 ,则 A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③若C处不通入 O 2 D E 处分别收集到L和有L气体(标准情况),则E处收集的气体中 O 3 所占的体积分数为.(忽略 O 3 的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