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镇江30).将过量的Na2CO3溶液滴入到一定量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固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蓝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各题:
(一)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固体为CuCO3,理由: ▲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固体为Cu(OH)2,理由:Na2CO3溶液呈 ▲ (填“酸”或“碱”)性。
猜想三: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二)资料查阅:
①Cu(OH)2和CuCO3晶体均不带结晶水;
②Cu(OH)2、CuCO3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三)设计与实验:
Ⅰ.固体的获取:
(1)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经 ▲ 、洗涤、低温烘干得蓝色固体。
(2)判断固体已洗净的方法及现象 ▲ 。
Ⅱ.用下图所示装置,定性探究固体的成分。
(3)若用装置A、B组合进行实验,B中无现象,则猜想 ▲ 正确;
(4)若用装置A、C组合进行实验,C中无现象,则猜想 ▲ 正确;
(5)小组同学将装置按 A、 ▲ 、 ▲ (填“B”、“C”)的顺序组合进行实验,验证出猜想三是正确的,实验中:B中的现象为 ▲ ,C中的现象为 ▲ 。
结论: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Ⅲ.固体成分定量测定:
已知Cu(OH)2的分解温度为66℃∽68℃,CuCO3的分解温度为200℃∽220℃。设固体
的组成为aCu(OH)2?bCuCO3。小组同学用热分析仪对固体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成固体质量变化与分解温度的关系如右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6)写出A B、C 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段: ▲ ;
CD段: ▲ ;
(7)通过计算可得: a:b= 。
(8)若将24.0g剩余固体继续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发现固体质量减少了2.4g后质量不再改变,写出此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小苏试图研究CO的还原性,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下列信息:草酸(H2C2O4)与浓硫酸混合加热会产生CO反应如下:
于是她设计了下图的实验装置。
完成下列问题:
(1)图A是利用草酸制取CO的发生装置。根据实验原理,应选择▲图(填“甲”、“乙”、或“丙”)。
(2)装置C的作用是▲。(3)为检验装置D中产生的气体,E装置中的液体应为▲。
(12分)小明同学在整理厨房时不小心将一瓶醋打翻,醋洒在火炉旁的一堆草木灰上,发现有大量的气泡生成。激发了兴趣,于是他决定与学习小组的同学,对草木灰的成分进行探究。
[探究活动一] 根据所学酸碱盐知识,同学们猜想草木灰中含有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盐类物质,于是,设计并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观察到锥形瓶A内有大量的气泡冒出,试管B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产生的气体中含有,
试管B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探究活动二]资料摘要Ⅰ:草木灰中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
钾的水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酸碱性相似。
(1)向碳酸钾的水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显色。
(2)请你写出上述“探究活动一”中,锥形瓶A内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某同学欲测定这些草木灰中碳酸钾的含量,称天平称取69g试样于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充分反应后,称得混合物的总质量为164.6 g(忽略二氧化碳的溶解对质量的影响)。请计算:
①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g。②该草木灰试样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
③若配制实验中所用的稀盐酸100g,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盐酸多少克?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时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了确定其反应是否反生,某班同学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 方案一:向装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几滴酚酞试液,不断滴入稀硫酸,如果实验现象是就可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方案二:向装有一定量稀硫酸的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如果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你认为方案二的结论正确吗?(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3)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的是 (填序号)。
A.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然后向其中滴加稀硫酸,pH逐渐减少,最终小于7
B.用温度计测试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硫酸前后的温度,温度明显上升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再滴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
1、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2、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写物质名称)。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
如下猜想。
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
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3、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氯化钠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方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
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
的猜想正确。 |
②。 |
小云的猜想正确。 |
|
③。 |
的猜想正确。 |
4、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通过1个多月的化学学习,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⑴写出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②。
⑵实验室要收集较纯净O2,可选用装置是(填写装置序号);
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时,再开始收集;
⑷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文字表达式为,若实验结束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若实验结束后发现大试管有裂痕,可能的原因是(写一点)。
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分为:a给试管加热 b导管移出水面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排水法收集氧气e熄灭酒精灯 f将反应物加入试管
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其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___________。
⑸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写装置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