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0常州28).过碳酸钠(Na2CO4)在洗涤、印染、纺织、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有大量应用,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过碳酸钠样品(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的纯度。
【实验原理】2Na2CO4 + 4HCl ="====" 4NaCl + 2CO2↑+ O2↑+ 2H2O
【实验装置】

【交流与讨论】
Ⅰ.甲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O2的体积即可测定样品的纯度。
(1)装置②的作用是:   ▲     
(2)装置③的作用是:   ▲     
(3)称取适量样品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氧气的体积为0.25 L(已知该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28g/L),则称取的样品质量应大于   ▲     g;
Ⅱ.乙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CO2的质量(即反应前后装置②的质量差)就可测定样品的纯度。但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得CO2的质量并计算样品的纯度,结果会偏高,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     ;(填序号)
A.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②吸收
B.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在装置②中冷凝而被吸收
C.装置①、②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②吸收
Ⅲ.丙同学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称取样品12.5g,滴加足量浓盐酸至样品反应完全,再将烧瓶中所有的液体蒸发、结晶、烘干,称得氯化钠固体11.7 g。则该样品的纯度为   ▲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芳同学从超市购买了一瓶维生素C泡腾片.图是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小芳同学根据使用说明将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一杯水中,发现维生素C泡腾片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片刻后变成为一杯鲜甜的橙味饮品.小芳同学感到很好奇,产生的气泡是什么呢?
请你参与小芳同学的探究:
【提出问题】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水中,产生的气泡是什么呢?
【我的猜想】气体成分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一片维生素C泡腾片放入水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________


根据维生素C泡腾片贮存条件,请说明保存时要低温和防潮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一堂化学实验课上,老师为每组同学分别提供了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让他们用1%的稀盐酸来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以下是几组同学的设想及做法:
(1)甲组同学的实验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5g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

请回答:
①酚酞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
②边滴加稀盐酸,边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
③当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时,共用去了稀盐酸7.3g;则甲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用百分数表示).
(2)乙组同学的设想是: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通过用pH试纸多次测定溶液pH的办法,达到实验目的.
①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将pH试纸剪成几段节约使用
B.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
C.将pH试纸放在干净的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D.将pH试纸润湿后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②由于用pH试纸需多次测定,较繁琐,且所测数值不够精确.在老师指导下,乙组同学取了5g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数字化实验,由计算机描绘出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简单表示为如图所示).

请回答:图中a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b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乙组同学要计算出本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除了要用到已有数据外,你认为还需要的数据是________.
(3)丙组同学在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这一“异常现象”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通过实验证明:该组用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变质的原因________;若要除去溶液中变质生成的杂质,请简要写出你的实验方案:________.

(重庆)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初中化学中许多实验都用到了盐酸.
(1)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观察到瓶口有________产生.下列实验中一定不会用到盐酸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
B.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D.除去铁钉上的锈迹
(2)用盐酸按照图所示的方式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向烧杯中逐滴滴入盐酸至过量的过程中,能够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以下证明盐酸过量的操作及对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滴加石蕊溶液,搅拌后溶液变蓝
B.另滴加NaOH溶液,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C.加入蒸馏水,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D.加入金属Cu片,产生气泡

在化学的学习中,同学们知道:聚乙烯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如用焚烧的方法处理废弃塑料会造成大气污染.化学兴趣小组对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碳的氧化物的组成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A.只有CO2
B.只有CO;
C.既有CO2,又有CO.
[查阅资料]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黄色试纸遇到微量CO,会立即变蓝,而该试纸遇CO2不变色.
[设计方案]化学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通过观察装置B、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验证猜想.
[实验探究]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点燃酒精灯加热,随即打开弹簧夹,通入干燥的空气.观察装置B、装置C中的现象
装置B中的现
象是________;装置C中的现象是________
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碳的氧化物中,既有CO2,也有CO.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讨论]
(1)根据实验结论,从环保角度考虑,实验中应对尾气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聚乙烯塑料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物中除了CO2、CO外,还应有的物质是________.

超市中的许多食物用保鲜膜包装后出售.保鲜膜为什么可以“保鲜”呢?

[设计实验]在A、B、C三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并在各玻璃杯外壁标明刻度,如图所示放置一周.
[实验现象]一周后发现:A杯中的水量几乎不变;而C杯中的水量减少较多:B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C杯中水量减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保鲜膜除了可以阻止食物中水分流失,还能隔绝________________,防止食物腐败.
[提出新问题]制作保鲜膜的材料是热固性塑料还是热塑性塑料呢?
[实验]在一支试管中放入少量保鲜膜碎片,用酒精灯缓缓加热,观察到碎片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又可以熔化.由此得出:制作保鲜膜的材料是________(填“热塑性”或“热固性”)塑料.
[反思](1)保鲜膜虽然能延长食品的保鲜期,但大量使用后丢弃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所以要控制使用.
(2)化学物质可以造福人类,但有时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请你再举一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