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扬州27). (15分)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应用研究】
(1)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为Na、N2,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制备研究】
(2)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NaOH和气体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H3+N2O = NaN3+NaOH+X,实验室检验X气体使用的试纸是湿润________。
【Na2CO3质量分数测定】
工业级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为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设计如图
装置(已知H2SO4溶液与NaN3,反应不生成气体)。
(3)装置A的作用是_____。设计的实验步骤为:①精确称量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称量装置C;③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④再打开弹簧夹,_______;⑤再次称量装置C。计算碳酸钠含量至少需要测定______(填数字)个数据。根据制备反应,分析工业级NaN3中含有Na2CO3的可能原因_______。
【NaN3纯度测定】精确称量0.140 g NaN3样品,设计如图装置,测定其纯度。已知(NaN3中的N全部转化为N2,其他产物略),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
(4)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水准瓶注水,量气管中液面与右边液面形成高度差,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两边高度差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5)使小试管中的NaN3样品与M溶液接触的操作是______。
(6)使用冷水冷凝的目的是______。反应前应将液面调节到量气管的“0”刻度,并使两边液面相平,反应后读数时,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7)常温下测得量气管读数为67.2 mL(N2的密度为1.25 g/L),则实验中选用的量气管规格合适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100 mL B. 1 L C. 2 L
(8)计算NaN3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可用作催化剂和外伤止血剂.某实验兴趣小组利用
腐蚀电路铜板后的溶液(主要成分为
、
)进行了氯化铁回收实验.
实验一:(如图1)
(1)写出步骤①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2)步骤②中的操作a名称是;步骤③中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
实验二:该实验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又进行了另一种尝试.
【阅读资料】不同金属氢氧化物可以在不同的pH范围内从溶液中沉淀析出,工业上利用调节溶液pH的方法,使金属氢氧化物依次沉淀,结合过滤等操作,进行物质分离.
如表是氢氧化铁与氢氧化铜开始沉淀与沉淀完全的
.
|
|
|
开始沉淀的pH |
1.9 |
4.7 |
沉淀完全的pH |
3.2 |
6.7 |
(3)如图2,步骤b加入
消耗溶液甲中的
,使溶液pH增大到所需范围,请写出盐酸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你认为步骤b调节溶液的pH到 (数值范围)比较合适.
(4)该实验需要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请将pH试纸的使用方法补充完整:,,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
.
(5)
溶液容易生成
发生变质,在保存
溶液时,常向
溶液中加入某种酸,以防止
溶液变质,你认为选用(用字母表示)最合理.
A. |
稀硝酸 |
B. |
稀硫酸 |
C. |
稀盐酸 |
D. |
稀醋酸. |
请根据材料与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中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选用图中的(填字母)装置.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会用到一团棉花,这团棉花的作用是,生产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阅读资料】过氧化钠(化学式为
)是一种浅黄色固体粉末,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可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潜艇利用该反应原理供氧.
(3)刘丰同学想验证潜艇供氧原理,请写出实验室用石灰石制取
的化学方程式.
(4)用如图2装置制取的氧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气体,应该在H与I之间添加("甲"或"乙")装置进行气体净化;该实验中,装置H的玻璃管里固体颜色会由浅黄变成.
张宁和刘明同学学习完酸、碱、盐后发现: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通过学习知道,碱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中离解出
,那么
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使酚酞溶液变红呢?请你帮助他俩完成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属于(填"酸"、"碱"、"盐"),为什么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进行猜想】
(1)
使酚酞溶液变红。
(2)水分子使酚酞溶液变红。
(3)使酚酞溶液变红。
【设计实验】
(1)实验Ⅰ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不成立。
(2)刘明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他的理由是。
(3)实验Ⅲ滴入
溶液,振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滴加
溶液至过量,振荡,出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提示:
溶液呈中性)
(4)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猜想(3)正确。张宁对此结论有些质疑,于是他查阅资料。
【查阅资料】
溶液中,
和
发生如下反应:
【得出结论】 溶液中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粒子是。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
据此回答:
(1)实验室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
,所需要的装置组合是(填装置序号);也可以用碳酸氢钠(
)固体加热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来制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
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
是。
(4)实验室若检验
应选择装置,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鱼浮灵"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
),俗称固体双氧水。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以下探究:
[性质探究]
(1)取少量"鱼浮灵"于试管中加水,有持续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向试管中加入少量
粉末,产生大量气泡。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木条,说明有
生成。
(2)取实验(1)中上层清液,测得溶液
;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出现浑浊现象,说明有生成。
结论:过碳酸钠具有
和
的双重化学性质。
[工业制备]
(3)稳定剂的作用是;稳定剂中
和
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一种难溶物将过碳酸钠粒子包裹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浊液中加入异丙醇的作用是。
(5)操作Ⅱ中洗涤晶体的试剂最好选用(填字母)。
A.饱和
溶液 B水 C异丙醇 D稀盐酸
(6)根据下表数据,你认为上述制备反应的最佳温度范围是℃。
温度范围/℃ |
5~10 |
10~15 |
15~20 |
20~25 |
活性氧含量/% |
13.94 |
14.02 |
15.05 |
14.46 |
"鱼浮灵"的产率/% |
85.49 |
85.78 |
88.38 |
83.01 |
注:活性氧含量是指产品中能转化为O2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组成测定]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产品中活性氧含量测定和过碳酸钠(
)组成的测定(杂质对测定无影响)。
查阅资料:①"鱼浮灵"中活性氧含量≥13.0%是一等品,≥10.5%是合格品。
②过碳酸钠能与酸反应放出
和
。
(7)实验前先缓慢通
一段时间,加热铜网至红热后,再缓慢滴入过量稀硫酸,直至
中样品完全反应;继续缓慢通,其目的是。
(8)若先滴入稀硫酸,后加热铜网,会导致
的值(填"偏大"或"偏小")。
(9)装置
的作用是(填序号)
①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 ②便于观察和控制气流速度
(10)实验测得C装置中铜网增重1.2
,
装置增重2.2
。该产品中活性氧含量为%;属于(填"一等品"或"合格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