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广安8).不少同学都被蚊虫叮咬过,感觉又痛又痒。同学们从化学课上知道: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做甲酸,化学式为HCOOH;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
(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________________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将锌粒放入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
(1)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元素,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水;
(2)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①:该气体是CO2 猜想②: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下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
I.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①_______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II.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1)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
A.氨水 | B.食醋 | C.肥皂水 | D.苏打水 |
(2)向某溶液中加入蚁酸有气泡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种)。
被称为“生命之源”的水和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双氧水,通常情况下均为无色液体。在化学实验开放日,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下面的方法鉴别水和双氧水两瓶无色液体,请填写有关内容: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将等体积的两种无色液体分别加入A、B两个试管中。 ②分别向A、B两试管中同时加入等质量(少量)的某物质X,观察现象。 |
A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B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 |
(1)A试管中的无色液体是:_________。 B试管中的无色液体是:________。 |
(2)该物质X可能是________。
(3)如何验证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写出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酒精中所含元素的种类。
点燃酒精灯,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且干燥的漏斗,将导气管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观察到漏斗内壁有出现;澄清石灰水。综合上述实验。说明酒精中一定含有和两种元素。
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发现化学实验室一瓶块状固体已失去标签。科代表将固体取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大量的气泡冒出,经检验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一集气瓶气体。同学们很兴奋,该固体可能是什么物质?他们设计实验方案,展开探究。
(1)猜想:产生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
(2)检验气体的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 |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断,块状固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已知酸性物质可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某同学为了探究微粒的一些性质,设计了如下的系列实验:
(1)向一小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然后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如图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烧杯里的水变成了色,该实验说明水分子是呈的性质。(选填:酸性,中性,碱性)
(2)向(Ⅰ)中的烧杯中再加入稀盐酸,观察到的实验是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色。
(3)分别取A、B两个烧杯,A杯中加入蒸馏水,再向其中加入紫色石蕊,B杯中盛有浓盐酸,用一大烧杯把A、B两烧杯的溶液罩在一起(如图Ⅱ),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A烧杯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该实验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总是在。
(4)上述实验还说明浓盐酸的两个重要的性质分别是:
①物理性质:浓盐酸具有性
②化学性质:浓盐酸具有性。(选填,酸性或碱性)
氯气(Cl2)是黄绿色气体,其水溶液叫氯水。把品红试纸(染有品红的纸)伸入氯水中,品红褪色。请回答下列各题。
【发现问题】 氯水中的哪些成分能使品红褪色呢?
【查阅资料】 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l2 + H2O =" HCl" + HClO。其中,HClO的名称叫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具有强氧化性。
【猜想】猜想1:是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2:是氯水中的氯气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3:是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4:是氯水中的次氯酸使品红褪色的。
【实验探究】
实 验 操 作 |
实验现象 |
过程分析 |
①把品红试纸伸入水中 |
没有褪色 |
猜想1不成立 |
②把品红试纸伸入干燥的氯气中 |
没有褪色 |
猜想2不成立 |
③ |
没有褪色 |
猜想3不成立 |
【结论】
综合分析:氯水中的(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反思】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