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0连云港27)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后,走进化学实验室。邀请你参与以下活动。(已知①2Na2CO3+ H2SO4==NaHCO3+Na2SO4 NaHCO3 溶液呈碱性②CaSO4微溶,但在稀溶液中看作可溶,其水溶液呈中性)

(1)甲、乙两同学想用实验证明稀硫酸和NaOH稀溶液确实能发生反应,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丙、丁两同学想再现课本上将“澄清的石灰水滴入Na2CO3溶液”的现象,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实验,并各自进行操作。
【问题讨论】教师首先肯定了这四位同学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请你填空:
甲、乙同学将较多量的稀硫酸加入锥形瓶后,他们是依据溶液的颜色由    色变为    色的现象来判断两者确实发生反应的。丙、丁同学的实验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意外发现】甲同学和丙同学在洗刷仪器前,将A、B装置锥形瓶中的残留物倒入同一个洁净的废液缸,发现白色沉淀溶解,有气泡产生,废液缸中形成无色溶液,这一现象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于是,他们又以“无色溶液中含有那些溶质”为课题进行研究。
【提出猜想】经讨论呈现出如下猜想:
①溶质为:Na2SO4   CaSO4
②溶质为:Na2SO4   CaSO4   H2SO4
③溶质为:Na2SO4   CaSO4   NaOH
请你判断:上述猜想中不合理的是      (填数字代号)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针对认为合理的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请你将下表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和结论
取废液缸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
少量   溶液,观察
a.若有气泡产生,则猜想       成立
b.若无气泡产生,则猜想       成立

 
【意外发现2】乙同学和丁同学在洗刷仪器前,将A、B装置锥形瓶中的残留物倒入另一个洁净的废液缸,发现沉淀不溶,没有气泡,上层清液呈红色。此时,上层清液中溶质的组成情况可能有许多组。如①Na2SO4  NaOH ②Na2SOCa(OH)2③Na2SO4  NaOH   Na2CO3
④Na2SO4           ⑤Na2SONa2CO       (未列全。请用化学式将④⑤补充完整)
(2)教师点拨:证明稀硫酸和NaOH稀溶液确实能发生反应的方法还有多种。
【拓展探究】小组同学用其他装置继续进行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不加酚酞试液,将稀硫酸(适量)与NaOH稀溶液混合后,再向其中加入CuSO4溶液至蓝色 沉淀生成,则(填“能”或“不能”)证明两者确实发生了反应。
②若不加酚酞试液,将稀硫酸(少量)与V1mLNaOH稀溶液混合后,再向其中CuSO4溶液至蓝色沉淀不再产生时,消耗了V2mLCuSO4溶液,此时还必须做一个对比实验才能证明两者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个对比实验是(简述操作方法及结论)证明稀硫酸和NaOH稀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被称为“生命之源”的水和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双氧水,通常情况下均为无色液体。在化学实验开放日,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下面的方法鉴别水和双氧水两瓶无色液体,请填写有关内容: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将等体积的两种无色液体分别加入A、B两个试管中。
②分别向A、B两试管中同时加入等质量(少量)的某物质X,观察现象。
A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B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1)A试管中的无色液体是:_________。
B试管中的无色液体是:________。

(2)该物质X可能是________。
(3)如何验证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写出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酒精中所含元素的种类。

点燃酒精灯,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且干燥的漏斗,将导气管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观察到漏斗内壁有出现;澄清石灰水。综合上述实验。说明酒精中一定含有两种元素。

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发现化学实验室一瓶块状固体已失去标签。科代表将固体取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大量的气泡冒出,经检验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一集气瓶气体。同学们很兴奋,该固体可能是什么物质?他们设计实验方案,展开探究。
(1)猜想:产生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
(2)检验气体的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断,块状固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已知酸性物质可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某同学为了探究微粒的一些性质,设计了如下的系列实验:
(1)向一小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然后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如图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烧杯里的水变成了色,该实验说明水分子是呈的性质。(选填:酸性,中性,碱性)

(2)向(Ⅰ)中的烧杯中再加入稀盐酸,观察到的实验是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色。
(3)分别取A、B两个烧杯,A杯中加入蒸馏水,再向其中加入紫色石蕊,B杯中盛有浓盐酸,用一大烧杯把A、B两烧杯的溶液罩在一起(如图Ⅱ),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A烧杯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该实验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总是在
(4)上述实验还说明浓盐酸的两个重要的性质分别是:
①物理性质:浓盐酸具有
②化学性质:浓盐酸具有性。(选填,酸性或碱性)

氯气(Cl2)是黄绿色气体,其水溶液叫氯水。把品红试纸(染有品红的纸)伸入氯水中,品红褪色。请回答下列各题。
【发现问题】 氯水中的哪些成分能使品红褪色呢?
【查阅资料】 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l2 + H2O =" HCl" + HClO。其中,HClO的名称叫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具有强氧化性。
【猜想】猜想1:是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2:是氯水中的氯气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3:是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4:是氯水中的次氯酸使品红褪色的。
【实验探究】

实 验 操 作
实验现象
过程分析
①把品红试纸伸入水中
没有褪色
猜想1不成立
②把品红试纸伸入干燥的氯气中
没有褪色
猜想2不成立

没有褪色
猜想3不成立

【结论】
综合分析:氯水中的(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反思】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