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中出现了一批下列人物名字——王克己、张先忍、陈从信、赵
安仁、钱端礼、张忠恕。从中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
| A.佛学 | B.法学 | C.道学 | D.理学 |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经发表题为《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文,描述一个美国家庭抵制中国产品近一年后终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并表示,以后10年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这从深层意义上表明
| A.中国产品已大量涌入美国市场 |
| B.中国产品质优价廉很受欢迎 |
| C.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
| D.经济全球化受到人们的抵制 |
自1981年起,中国多次获得一个国际组织的贷款,用于改良农田、建立商品粮基地和发展教育事业等。l998年6月18日,该国际组织宣布批准向中国提供总额6亿美元的中长期贷款,以帮助中国的农业和能源建设。根据以上事实判断,这个“国际组织”应该是
| A.联合国 |
|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 C.世界银行 |
| D.亚太经合组织 |
就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 A.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或工业上 |
| B.美苏争霸加剧了苏联的经济困难 |
| C.缺乏正确的理论、周密的计划和必要的实践 |
| D.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几位同学在讨论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时,提及下列观点,你认为最合理的应是
| A.以农业为突破口,不符合实际 | B.批判斯大林,造成思想解放 |
| C.改革旧模式,阻力巨大 | D.未能突破旧模式,成效甚微 |
2008年某国新出版的历史教科书说:“它是人类第一次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主要任务在于解决工业化市场任务,建立工业化社会的基础。”符合该评价的历史
| A.新经济政策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C.中国的改革开放 | D.罗斯福新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