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lián)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曰:“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选自《聊斋·于成龙》)
[注]①按:巡视,巡行。②窬:yú,洞,窟窿。对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适巨绅家将嫁女 适:正碰上 B 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 谕:谕告
C乃阴嘱吏目 阴:狡猾 D 过午得二人 得:抓获下列句中的“而”与“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面山而居 | B.聚室而谋曰 | C.以待饥者而食之 | D.学而不思则罔 |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刺史无术”反衬了于成龙破案如神,迅速破案又表现于成龙不仅机智而且勇敢的特点。 |
B.于成龙放出风声,第二天将在全城严加搜查。这是一招敲山震虎,也充分利用做贼人心虚的特点。 |
C.二人多次出城,本因有急事,却又不带行装,其实是欲盖弥彰。所以于成龙推断这两人应该就是铤而走险、急于转移赃物的盗贼。 |
D.盗贼将妆奁席卷而去体现其利令智昏、贪婪特点,而他们竟想到着女装出城足见其狡诈。 |
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杀黑龙以济冀州 济: ②寒暑易节 易:
③从而谢焉 谢: ④以示玉人 示: 翻译下列句子。
(1)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
译:
(2)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译: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于园
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解释下列划线字
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
重檐翼馆()遂以名楼()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
富人于五所园也()
遂以名楼()
以实奇()翻译下列句子
(1)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翻译:
(2)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翻译:文章开头交待园子主人的身份为“富人”,并强调“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文章能扣住园中的景物特点展开具体的描写。文中哪个词语能概括园中景物的特点?扣住这个特点作者从哪些方面展开具体介绍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文的作者是唐代。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惟吾德馨()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往来无白丁()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下列各组划线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斯是陋室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
B.无案牍之劳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C.可以调素琴 皆以美于徐公 |
D.有龙则灵 学而不思则罔 |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欲买舟南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僧哉?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贫者自南海还()②越明年()
③西蜀之去南海()④富者有惭色()下列句中的“之”与“吾欲之南海”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读之竟日 | B.事列神仙之传 |
C.至之市 | D.蔽林间窥之 |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停一处)。
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僧哉?
(2)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示?
阅读《桃花源记》一文,完成下面题目。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②便要还家()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④便扶向路()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逢桃林→→。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文言文阅读(共15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俄而百千人大呼()(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3)曳屋许许声 ()翻译句子(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全文写口技人的表演内容依次可概括为三个方面(1)(2)
(3)文中除正面描写口技人表演外,还运用哪些侧面描写?结合文意说说这些侧面描写有何作用?
下面哪个词语用来形容上文描写的口技表演最恰当?()
A.栩栩如生 | B.惟妙惟肖 | C.足以乱真 | D.生动逼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