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列各题。(12 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晓雾将(           ) (2)未复有能其奇者(            )
(3)怀民亦未(           )(4)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         ”和“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                     ”。
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的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沉醉山水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                                      
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语句中。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小题。(共11分)
(一)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议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比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选自《出师表》
(二)魏公叔痤(cuo)病,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即不可讳①,将奈社稷何?”公叔痤对“痤有御庶子公孙鞅②,愿王以国事听之也。为弗能听,勿使出竟③。”王弗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谓寡人必以国事听鞅,不亦悖④乎!”
公叔痤死,公叔鞅闻之,已葬,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秦果日以强,魏日以削。
·选自《战国策·魏策一)
注释:①即不可讳:万一发生什么不幸。②御庶子公孙鞅:御庶子,官职;公孙鞅:即商鞅变法商鞅。③竟:通“境”,边境。④悖:荒谬,糊涂。
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遗:
(2)未尝不叹息痛于桓、灵也恨:
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文段(一)中诸葛亮分别推荐了文臣和武将,从文段看,他推荐文臣的标准偏向于“德”能表明这一点的词句是“”;推荐武将则是,能表明这个标准的语句是“”。(3分)
结合文段(一)和文段(二),简要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说明“贤臣”在国家治理上的作用。(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永安]即白帝城。②[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③[股肱]比喻辅佐之臣。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2)若嗣子可辅:
指出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以”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以伤先帝之明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诸葛亮为什么在【甲】文中追述自身经历并追忆【乙】文中提到的“白帝托孤”一事呢?
你从【甲】【乙】两段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①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②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③扞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④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⑤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⑥兵马司,设卒以守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蒙古汉军元帅,率部下抓获文天祥。②厓(yá)山:宋末抗元的最后据点。③扞(hàn):保卫。④捄(jiù):通“救”。⑤供张:陈设帷帐及一切用具。⑥兵马司:主管京师治安的机关。
解释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使为书张世杰招
(2)索之
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
天 祥 至 潮 阳 见 弘 范 左 右 命 之 拜 不 拜
弘范对文天祥是什么态度?请结合文中两个具体的句子说明。
阅读文段内容,简要概述说说文天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12分)
陋 室 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不能其一处 B.无案犊之形/其筋骨
C.可以调琴/吴广爱人 D.草色帘青/则无法家拂士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划线处用自己的话,其余的用原文语句填空。
全文分为三层:开头运用类比立论,以“”概括全文主旨。类比即指山“”、水“””,这是当时人们公认的道理。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的节操和“””生活情趣。
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本文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来写陋室,突出陋室的俗。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陋室环境的清幽恬静。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吾悉能之( ) 2)李生之曰 ( )
文章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用“/”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的地方。(3分)
不 然 迨 年 事 蹉 跎 虽 欲 改 励恐 不 及 矣
王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 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