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沧浪亭记
苏舜钦
一日过郡学①,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②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选自《沧浪亭记》,有删减)
【注释】①郡学:即苏州府学宫。②并(bàng):通“傍”。 ③锱铢(zīzhū):古代重量单位。锱是一两的四分之一;铢是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比喻极其细微。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④
A.杠之南,其地益阔益:更加 |
B.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云:告诉 |
C.觞而浩歌,踞而仰啸觞:酒杯 |
D.隔此真趣,不亦鄙哉!鄙:庸俗 |
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①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
②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文末最后一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何易于尝为益昌①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
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②,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日:“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
【注释】①益昌:县名。②腰笏:腰里插着笏板。笏,笏板,古时大臣上朝时用来记录君王旨意的物品。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多从宾客歌酒( ) (2)引舟上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何易于没有“索民挽舟”的原因是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对何易于亲自引舟这一行为,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表现他“俯首甘为孺子牛”,时刻为百姓的精神。 |
B.他身先士卒,希望能对百姓起模范带头作用。 |
C.这是他为了讨好上司而故意做出的姿态。 |
D.他身为属令,无所事事,火材小用,未尽其责。 |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第一段中“懿笑而不信”,司马懿为什么“笑”?
说说司马懿心理变化的过程。
司马懿退兵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诸葛亮之所以敢使空城计,是因为什么?
文言文阅读
阅读《童趣》,完成下列各题。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③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共2分,每小题1分)
(1)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下列选项中的划线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故时有物外之趣温故而知新 |
B.为人谋而不忠乎项为之强 |
C.人不知而不愠是知也 |
D.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共4分,每小题2分)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第③自然段中,作者说“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其中”具体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文中所说的“物外之趣”怎么解释?这种“物外之趣”是怎么获得的?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投辖留宾
汉哀帝时,遵①为校尉,居长安中。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②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尝有部刺史奏事,过③遵,值其方饮,刺史大穷,侯遵沾醉④时,突入见遵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母乃令从后阁出去。遵大率常醉,然事亦不废。(选自《汉书·游侠传》有删改)
【注释】遵:①陈遵,西汉杜陵人。②车辖:古代车上的一种零件,插在轴端,以免车轮脱落。③过:访,探望。④沾醉:大醉。解释上文中的划线词
(1)居()(2)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碰上他正在喝酒,刺史(却)非常穷困。 |
B.碰上他正在喝酒,刺史大为困窘。 |
C.碰上他大方地喝酒,刺史(却)非常穷困。 |
D.碰上他大方地喝酒,刺史大为困窘。 |
客“虽有急,终不得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成语“投辖留宾”就源于这个故事,谈谈你对“投辖留宾”的看法。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黄生借书说(节选)
①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②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③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人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词的含义。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中,连用了三个反问,为的是加强语气,使论更有力。 |
B.第②段中,通过“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写出了“虑人逼取”的心理。 |
C.第②段主要是为了论证“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的观点。 |
D.第③段,“少时”和“通籍后”的经历对比,勉励黄生珍惜年少时光,勤奋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