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 ②质:做人质。 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都城。 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都城。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今邯郸大梁也远于市:距离
B.而臣者过于三人矣:诽谤
C.愿王之:观察
D.后太子质,果不得见:结束

翻译句子:(3分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从庞葱与魏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庞葱有哪些思想顾虑? (3分 )  
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成语“三人成虎”。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昭阳为楚伐魏,覆军杀将得八城。移兵而攻齐。陈轸为齐王使,见昭阳,再拜贺战胜,起而问:“楚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昭阳曰:“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珪。”陈轸曰:“异贵于此者何也?”曰:“唯令尹耳。”陈轸曰:“令尹贵矣!王非置两令尹也,臣窃为公譬可也。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得八城,又移兵,欲攻齐,齐畏公甚,公以是为名居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去。[
注释:1、上柱国:也称柱国,是楚国的最高武官。2、上执:是楚国最高的爵位。3、令尹:楚国的最高官职,掌军事大权, 相当于其他诸侯国的相。4、舍人:王公贵族亲近的管事的人。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覆军杀将得八城(2)引酒且饮之
(3)蛇固无足(4)终亡其酒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起坐而喧哗者
B.楚之法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C.异贵于此者,何也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为楚伐魏贤能为之用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陈轸为齐王使,见昭阳,再拜贺战胜。
(2)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去。
你认为陈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读书佐酒
苏子美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②外舅:岳父。③率(lǜ):标准。③子弟:家中的晚辈。⑤觇(chān)偷看。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刘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一斗为率(把、用) B.击不中(指代副车)
C.满饮一大白(于是、就) D.与上会留(在)

用现代汉语写出划线句子的意思。
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行乱其所为②困于心于虑而后作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选自《黄生借书说》,有删改)
注:①庋(guǐ):放置、保存。②素蟫(yín):指书里蠹虫。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子孙弃者无论焉/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非独书为/吴广以为
C.非夫人之物而强焉/诸人而后见也 D.姑异日观/以夫观人风者得焉

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2)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读完此文,对你读书生活有何启示?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节选)
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白玉之环(2)父母岁有裘葛之
(3)孰能无(4)而学于师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言文中有许多同义复词(一个词中两个字的词义相同),如“假借”、“叩问”、“清洌”、“修狭”等词都是同义复词。
B.对“其下圣人也 / 亦远矣”一句划分的节奏停顿是恰当的。
C.甲文中“非……则……”是固定句式,意思是“不是……而是……”。
D.甲文中“中有足乐者”和“衾拥覆”中的两个“以”字的意思相同。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甲、乙两文都是写给青年后生的,两文都运用了写法,甲文主要是勉励马生
,乙文主要论述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