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
③遂反溯流逆上矣( )
④沿河求之,不亦颠 乎?( )
下面句中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求二石兽于/水中 | B.还来就/菊花 |
C.士不可以不/弘毅 | 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讲学家判断石兽所在的理由是什么?老河兵判断石兽所在的理由是什么?请用原句回答。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节选自《史记》)
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②焦思:焦虑思考。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1)人恒过,然后能改()(2)行拂乱其所为()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4)越王句践反国()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一些词的翻译。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在上文中的哪些说法?请你再举一则事例来证明本文的观点
窃糟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必有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之,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注释]1道理:指宋元道学、理学。2驾:驾驭、统摄。 3方:酒方。 4仕:做官。下面一句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用“/”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昔 者 鲁 人 不 能 酒 唯 中 山 之 人 善 酿 千 日 之 酒 鲁 人 求 其 方 弗 得。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A.主酒家() | B.以鲁酒渍之() |
C.索而饮之() | D.今子以佛夸之()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本文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臣本布衣()先帝不以臣卑鄙()
咨臣以当世之事()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根据本文内容,选用文中恰当的语句填空。
诸葛亮非常感激刘备在他“躬耕于南阳”,就“”。为报知遇之恩,诸葛亮在“后值倾覆”时“”。由于诸葛亮做事谨慎,所以刘备在驾崩时“”。刘备和蜀国的崛起与诸葛亮息息相关。《出师表》以情意切切使其文学价值厚重。请你仔细体会,谈谈全文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狄梁公与娄师德
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
(选自宋·王谠《唐语林》)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1)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
(2)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
(3)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
(4)而娄公未尝有矜色。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娄师德是怎样的一个人?短文是如何刻画娄师德形象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1)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A.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
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
C.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能体现“人和”重要性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