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9分,每小题3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阙:通“缺”) | B.不以疾也(疾:快) |
C.虽乘奔御风(奔:奔跑,飞奔) | D.属引凄异(属:动词,连接) |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写了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和凄婉美。 |
B.“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更直接写出了山的高耸陡峭。 |
C.“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水势浩大,险恶;而“或王命急宣”等句侧重于写水流速度快,从而印证了“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D.“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三峡深秋的凄婉幽美,渲染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⑵、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①,黑貂之裘敝②,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归至家,妻不下纴③,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吾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篋数十,得太公④《阴符》⑤之谋,伏而诵之,简⑥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节选自《苏秦以连横说秦》)
【注】①说不行:指连横的主张未得实行。②敝:破 ③纴:纺织机。④太公:姜太公吕尚。⑤《阴符》:兵书。⑥简:选择。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俟其欣悦(2)媵人持汤沃灌
(3)是皆吾之罪也(4)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主人日再食一鼓作气,再而衰 |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故患有所不避也 |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D.妻不以我为夫皆以美于徐公 |
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停顿,每句限一处。
(1)盖 余 之 勤 且 艰 若 此(2)苏 秦 喟 然 叹 曰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结合甲文或乙文中的细节描写,谈谈你在求学方面得到的启示。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列题目。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骥①不称②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③,然非精洁宁则饿死不受,介胄④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⑤,犹可二百里;褫⑥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⑦而不苟取,力裕⑧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岳飞《论马》)
【注释】①骥(jì):良马。②称:衡量。③斛(hú):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④介胄:披上战甲。⑤酉:酉时,指傍晚。⑥褫(chǐ):解除,解下。⑦受大:指饮食量大。⑧力裕:力量充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故常奇之( )⑵比行百余里( )
⑶安求其能千里也( )⑷一食或尽粟一石(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⑵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在甲乙两文中,都提到了好马在日常生活中异于常马的一个共同特点,根据这个特点请把原文的句子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共同特点: (自己概括)
甲文句子:
乙文句子: 伯乐与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举历史或当今社会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后魏李惠,为雍州刺史。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
皮,各言藉背之物①。惠遣争者出,顾②州纲纪③曰:“以此羊皮拷知主乎?”群下以为戏
言,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④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⑤地认罪。(郑克《李惠拷皮》)
【注释】①藉背之物:垫背的东西。②顾:回头。③纲纪:随从人员,州纲纪指州府的主簿。④实:事实,真实。⑤伏:通“服”,这里指趴在地上认罪。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欣然起行 | B.为雍州刺史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
C.负薪者乃伏地认罪。 | D.以杖击之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公将鼓之(《曹刿论战》)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同释重担,息于树阴。译文:
(2)群下以为戏言,咸无应者。译文:从“拷打羊皮”这一做法,可以看出李惠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请对文中加线的语句进行赏析。
答: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解释加点词。
⑴窥镜而自视窥:⑵臣之妻私臣私:
⑶闻寡人之耳者闻:⑷时时而间进间:翻译下列句子。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齐王“纳谏”、“除弊”,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用原文回答)
文中,邹忌的可贵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结合实际,谈谈邹忌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