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①,黑貂之裘敝②,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归至家,妻不下纴③,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吾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篋数十,得太公④《阴符》⑤之谋,伏而诵之,简⑥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节选自《苏秦以连横说秦》)
【注】①说不行:指连横的主张未得实行。②敝:破 ③纴:纺织机。④太公:姜太公吕尚。⑤《阴符》:兵书。⑥简:选择。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俟其欣悦 (2)媵人持汤沃灌
(3)是皆吾之罪也 (4)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主人日再食一鼓作气,再而衰 |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故患有所不避也 |
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D.妻不以我为夫皆以美于徐公 |
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停顿,每句限一处。
(1)盖 余 之 勤 且 艰 若 此 (2)苏 秦 喟 然 叹 曰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结合甲文或乙文中的细节描写,谈谈你在求学方面得到的启示。
阅读《观潮》,回答文后问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①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②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③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①仅如银线②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③天下之伟观也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⑤势极雄豪⑥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⑦以此夸能⑧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
②
③请用括号在原文中标出正面描写海潮的句子,并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
第一段结尾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何作用?并将其翻译出来。
作用:
翻译:本文重点描写,对于的描写衬托了重点描写的,主次分明。
潘阆《酒泉子》也是描写观潮盛况的。词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描述的情景与文中的“”相同,而“手把红旗旗不湿”则与文中的“”几乎完全相同。
文中总写大潮的句子是:“。”写潮的描写顺序是。
文言文阅读
燕昭王招贤
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①,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②,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③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④,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
[注释]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②致:招致,引来。③追北:追击败北的敌人。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停一处)
然诚得贤士以共国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 谓郭隗曰( ) (2)孤之愿也( )
(3)士争趋燕( ) (4) 湣王出亡于外(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意思。
(1)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请选出下列与“以雪先王之耻”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 | B.虽有千里之能 |
C.无丝竹之乱耳 | D.何陋之有 |
从文中看,燕昭王最终能击败强齐的原因是什么?(3分)
我的理解:你觉得阅读本文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
我的感悟:
文言文加点词义
项为之强( ) 凹者为壑() 作青云白鹤观( ) 徐()喷以( )烟 鞭( )数十 方( )出神 鹤唳( )云端 为之怡然( )称快 以( )丛草为( )林 时有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 ) 驱()之别院 舞于( )空中 拔( )山倒树而来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 )所吞 蹲其( )身 必细察()其纹理 盖()一癞虾蟆 不亦说( )乎 人不知而不愠( ) 吾日三省( )吾身 传( )不习( )乎 可以( )为师矣 不思则罔( ) 不学则殆(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诲( )女知之乎 是知( )也 必有我师焉( ) 然后( )知松柏之后凋( )也 其恕( )乎 己所不欲( ) 士不可以不弘毅( ) 水何( )澹澹 山岛竦峙( ) 次( )北固山下 行不足( )恒( )不一见 无何( )居然( )城郭 莽莽然( ) 乌( )有 危( )楼 裁( )如星点 黯然缥缈( ) 或( )凭( )或立 人烟市肆( ) 俄而( )雪骤( ) 差可拟( ) 与友期( ) 去后乃( )至 尊君( )在不( ) 相委( )而去( ) 下车引( )之 入门不顾( ) 智( )子疑邻 不筑( ) 大亡( )其财 亡( )而入胡 何遽( ) 将( )胡马 人皆吊( )之 居( )一年 此独以跛( )之故( ) 句子翻译: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3)故时有物外之趣:
(4)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9)吾日三省吾身:
(10)士不可以不弘毅:
(11)己不所欲,勿施于人:
(12)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
(13)念近中无禅院:
(14)或凭或立,不一状:
(15)然数年恒不一见:
(16)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17)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真接霄汉:
(18)撒盐空中差可拟:
(19)未若柳絮因风起:
(20)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3)暮而果大亡其财:
(24)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5)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26)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阅读下面的文段,作答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 是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是时期伟大的 家,教育家。
划分下面句子的节奏,只限两个停顿。
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 矣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①人不知而不愠()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③学而不思则罔()④诲女知之乎()翻译句子。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讲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为人处事等方面的道理。
请从选段选择一例,结合自己的经历,就某一方面阐述的道理谈谈对自己的启迪。
例:
启迪:
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
①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②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③闾(lǘ)里:乡里。下列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夫人以荻画地 (用) | B.教以书字(书籍) |
C.或因而抄录(有时) | D.及其稍长(等到) |
翻译句子
惟读书是务。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