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已知
化学反应①:Fe(s)+CO2(g)=FeO(s)+CO(g),其平衡常数为K1
化学反应②:Fe(s)+H2O(g)=FeO(s)+H2(g),其平衡常数K2
在温度973 K和1173 K情况下,K1、K2的值分别如下:

温度
K1
K2
973 K
1.47
2.38
1173 K
2.15
1.67

(1)通常表格中的数值可以推断:反应①是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现有反应③:CO2(g)+H2(g)=CO(g)+H2O(g),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的数学表达式:K3=____________。
(3)根据反应①与②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式____________。据此关系式及上表数据,也能推断出反应③是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要使反应③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A.缩小反应容器容积    B.扩大反应容器容积        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
E.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F.设法减少CO的浓度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洪灾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
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工业上将氯气通入石灰乳[Ca(OH)2]制取漂白粉,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填化学式)。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是

I(1)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立即会看到溶液变蓝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在碘和淀粉形成的蓝色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发现蓝色逐渐消失,反应的离子方程是
(3)对比(1)和(2)实验所得的结果,将Cl、ISO2按还原性由强到弱顺序排列为
II .(4) 除去铁粉中混有铝粉的试剂是,离子方程式为
(5) 1mol过氧化钠与2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甲、乙、丙三种物质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甲物质为氧化物:

(1)若甲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但既能溶于硫酸又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写出下列转化的方程式:
丙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向乙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混合溶液呈红色,则甲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甲乙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I分别表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且已知G为主族元素的固态氧化物,A、B、C、D、E、F六种物质中均含同一种元素。

请填写下列空白:
(1)A、B、C、D、E、F六种物质中所含同一种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第周期、第族;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
(4)写出反应③的电极方程式:
阳极:阴极:
(5)从能量变化的角度看,①②③反应中属于△H<0的反应是。(填序号)

豆类作物中含有的天然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A、B两种有机物。其中A的化学式为C4H7O4N,B的化学式为C6H14O2N2;已知A、B的分子结构中均不含甲基,且链端都有官能团。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中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其作用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