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童趣》,完成下列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请用“/”标示下列语句的句中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解释下列加线的词。(2分)
(1)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2)怡然称快( )
(3)作青云白鹤观( ) (4)鞭数十,驱之别院( ) 翻译句子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1)选文作者围绕物外之趣写了童年的三件趣事: 、
、
(2)本文第③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想像句子“ ”;第④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仔细观察句子“ ”。
仔细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唐太宗论弓矢
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璃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日'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日:'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⑤,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③弓工:造弓的工匠。④邪:不正。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①少好弓矢②皆非良材③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足肤皲裂而不知 | B.执策而临之 | C.学而不思则罔 | D.出淤泥而不染 |
解释加线词的意思。
①人持汤沃灌②主人日再食③腰白玉之环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文段中的主人公最终可谓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解释下列加线字词。
(1)怡然不动(2)以其境过清(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4)是进亦忧,退亦忧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微斯人,吾谁与归!从表达方式和内容上看【甲】文以描写为主,突出了小石潭 的特点,而【乙】则以 为主 ,表达了作者 (用文中原话回答)的博大胸襟。
【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作者的乐与忧,但作者在这乐与忧的表述中,呈现的形式不同,流露的情感也有所不同,请说出其不同之处。
昔之浚湖者屡矣,而工程无考,非独纪载之阙也。语曰:得鱼而忘筌,得兔而忘蹄。湖工既成,则筌蹄有所不计也。今之湖工,从事既久,积牍甚富,自他人视之,则亦荃蹄已而,而当事者以为有苦心存焉。爱汇录前后公牍,其重复者去之,雅驯者册之。前事之不忘,亦后事之师也。志工程。
(选自《东钱湖志》卷四)
注释:①浚:疏通②筌 :渔具③蹄:捕捉兔子的网④ 雅驯:指文辞优美,典雅不俗 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非独纪载之阙也:②雅驯者册之:下列句子中与“自他人视之”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 B.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
|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 D.久之,目似暝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前事之不忘,亦后事之师也。作者为什么要引用“得鱼而忘筌,得兔而忘蹄”这句话?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节选自《满井游记》 袁宏道)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①土膏微润②泉而茗者选出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项()。
| A.曝沙之鸟辍耕之垄上 |
| B.娟然如拭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
| C.红装而蹇者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 D.冷光之乍出于匣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文中所描写的春天充满“喜气”,请从文中选取一处景物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