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各国发展中出现过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的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头角,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 ——伯利克里
材料二 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猛烈冲击,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动摇。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等国经过艰苦的斗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
材料三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
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四 沃尔特·白芝浩(1826年—1877年)在比较英美两国政制中“最高权威机
构”的区别时,他指出,美国的最高权威机构不是单一的,而英国是单一的。
——夏彦才:《白芝浩和他的(英国宪法)》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所反映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是怎样确立的
(3)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并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4)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四观点“美国最高权威机构不是单一的,而英国是单一的。”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民约论》又译《社会契约论》,是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1712—1778)的代表作。该书认为国家是人民协商的结果,人民有权掌握国家政权,法律是共同意志的表现,人民的主权是不能出卖、让渡和分割的;指出人民的意志是主权者,政府是共同意志的执行者,为了防止行政权以私人的意志篡夺人民的意志,人民必须定期召集大会进行监督。《民约论》思想宣示了一个原则: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这是天赋的权利。国家则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
——摘编自《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一百种译作》
材料二:1762年《民约论》一出版即遭禁止,卢梭被迫逃往瑞士。但他的民主理论很快风靡世界。一个多世纪后,《社会契约论》来到了近代中国,国人从卢梭著作中得到的最大启迪是,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如果罪恶政府限制人民的天赋自由,人民应以革命的手段推翻这样的政府,恢复其天赋自由。
——据《〈社会契约论〉对后世的影响及历史地位》等整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梭“协议”所指代的内容,并对其作简要分析。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梭《民约论》的影响。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大蒙古国时期,推行成吉思汗确立的分封采邑制。这种“裂土分民”的分封采邑制,使大蒙古国内部,实际上存在着许多国中之国,彼此各自为政,设官分职,大汗不予干涉。随着蒙古势力的南下,中原地区也被分封得七零八落。1236年秋,窝阔台汗“诏以真定民户奉太后汤沐,中原诸州民户分赐诸王、贵戚”。投降蒙古的一批金朝将领,也纷纷据地称雄。这使中原出现“自一社一民,各有所主,不相统属”的局面。“凡事干其城者,各遣断事官自司。”他们不仅“擅自征敛”,而且“私置牢狱)广大人民怨声载道,哭诉无门。
忽必烈即位后重用史天泽,“置之相府,授以政柄)“内立省部,以杜绝政出多门、斜封墨勒之权。外设六道宣抚司,以削夺郡县官吏世袭专擅之弊。给百官俸禄,使在官者有以自赡,而得保清廉之节。”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下令实行一种州县官调动的政策,即所谓“迁转之制”。至元二年,“罢州县官世袭”,并任命了一批有远见的官吏,如以张德辉为河东南北路宣抚使,“击豪强,黜脏吏,均赋役”。
(1)根据材料,概括分封采邑制带来的主要问题及忽必烈的调整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蒙古族政权实行的分封采邑制。(7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在历史上曾经长期奉行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工业革命使得英国成为世界制造品生产中心,大量廉价的工业品需要更为广阔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然而,大约从19世纪末开始,英国开始反省实行了100多年的自由贸易政策,并最终在20世纪30年代,正式放弃自由贸易原则,开始转向贸易保护。
材料二:《航海条例》和《谷物法》的先后实行,造成欧洲各国频繁的关税战,严重影响了英国的对外贸易。1846年《谷物法》的最后废除,使英国彻底实现了自由贸易。1832年的议会改革使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开始参与政权。至19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业资产阶级成了英国政治舞台上的主导力量。从20世纪大萧条时期西方国家之间频繁发生的贸易摩擦中,总结些应对当代国际社会各国间贸易冲突具有借鉴意义的方法,可以为将来如何应对提供启示。(比如:政府应具备驾驭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整体协调能力,学会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协作中求保护)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雍婷婷《浅论英国历史上两次重大贸易政策变革》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历史上贸易政策的两次重大调整及其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英国贸易政策调整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近代第一次留学潮形成于20世纪初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出现了“留日热”,1905年留日学生猛增到8000多人,1906年又上升到1万多人。在“留日热”的影响下,也有少量的留美生、留欧生出国深造。
材料二:第二次留学潮和第一次留学潮间隔仅10年左右,就在五四运动时期出现了。这次留学潮以留美、留法、留苏为中心,当然留英、留德、留日等也有较大的发展。1925年,美国的外来留学生约7500多人,中国留学生则多达2500多人,占1/3。五四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许多青年试图寻求一种“劳工神圣”式的具有共产主义色彩的社会蓝图,午多青年认为法兰西是自由民主的发祥地,梦想到法兰西去实际体验一下。1926年前后,在苏联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有1600多名。他们基本上是学习革命理论和军事知识,旨在为中国。
——据李喜所《中国留学通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前两次留学潮出现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两次留学教育的不同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为了加深对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理解,某同学尝试列出了下面的公式:
决策的出台=三省会商+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批+尚书省执行+皇帝批示
这个公式表明三省六部制下的决策是由多个部门和皇帝共同参与的。
运用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决策的出台与公式中一个或者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