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纵观中国近代史,其实是中国人不断学习西方,走向世界,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就是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循着中国近代历史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近代中国寻求救国真理的过程之艰辛、实现近代化的历程之坎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此概念,认为文化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此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故此名称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材料二: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的内容:把国家权力分为三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要求三权分别属于议会、国王和法院。
材料三: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梁启超述其师语曰:“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大变。”其视事也,若此之易,实无政治上之经验。……而康梁诸人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
——陈恭禄《中国近代史》(1935年商务印书馆)
材料四:1916年《新青年》载:“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内制造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想》
请回答:(1) 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
(2) 材料二反映了孟德斯鸠的哪一学说?这一学说的重要历史意义是什么?
(3) 材料三中“康梁之徒”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据材料四指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这场反封建斗争有何特点?这次向西方学习与以前的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也有迷信的,事先选择吉日,祭拜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把辫子烧了。更有联合多人同日剪辫,并燃放爆竹,举行公宴庆祝的。
——许金城《民国野史》
材料二 辛亥年间,不是只有清室的遗老遗少,或者张勋那样愿意向旧王朝顶礼膜拜的人才继续留辫的。好多人将发辫盘在头顶,或藏在帽子里,还有人干脆一如既往,将辫子自自然然地垂于脑后。清末政坛的风云人物张謇,倒是把辫子剪了,可是他却郑重地将剪下的辫子珍藏起来。
材料三 有个小东门岗警,将发辫盘于帽内,掩人耳目,却被商团窥出了破绽,逼令该巡士将制帽除去,于是真相毕露,看众大哗,说你们劝人除去胡尾,自己反倒过来掩饰欺人,实属可恶!说罢将该巡士的油发大辫揪住,要带他剪去。经该巡士再三恳求,请宽假一天,准予次日自行剪除,众始散去。
——《上海研究资料》
(1)上述材料反映的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2)你认为在当时剪辫有必要吗?为什么?
(3)上述材料反映的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的光明在哪里?中国人民在抗争,仁人志士在求索。黑暗中,产生了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是孙中山。
材料二毛泽东的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最大愿望在于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毛泽东的最大贡献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材料三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思了想,从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仁人志士在求索”的思想演变的特点。(3分)
(2)近代前期孙中山为寻找“中国的光明在哪里”提出了什么救国理论?并简述其主要成果。(4分)
(3)“毛泽东的最大贡献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和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写出土地革命时期的革命道路和理论的名称。(2分)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3分)

(25分)国庆大阅兵是中华民族逐步崛起并走向现代化艰难历程的阶段总结和历史见证。阅渎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是新中国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灰暗岁月后举行的第一次国庆大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丰收果实,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1)“小平,您好”表达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心声?(2分)结合史实分析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6分)
(2)2009年10月1日,中国将举行60周年国庆大阅兵。假如你要参加阅兵典礼后的群众游行方队,请你为这个方队的展示主题提两个建议。(3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1)恩格斯所说的“巨人的时代”是指什么历史时期?为什么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进步的变革”?
材料二:直到今天,大国之谜依然是一个难解的题目,各国的学者提供的答案也是众说纷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上百位接受采访的国内外专家在谈论这个话题时,都十分看重思想
支化的影响力在犬国崛起中的作用。
—《大国崛起》解说词
(2〉试以18世纪的法国为例,概要说明思想文化是怎样促进法国崛起的。
材料三:据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佘人,有能力读此书(指《海国图志》)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放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到的书籍。遭到无端非议的《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材料四:佐久间象山(日本著名维新思想家)在读到《海国图志》“以夷制夷”的主张后,不禁拍案感慨:“呜呼!予与魏,各生异域,不相识姓名,……而其所见亦有暗合孝,其可谓海外同志矣!”在魏源思想的引导下,佐久间象山在思想上实现了从排斥西方人发展与西方的关系的重大变化,他主张从仝球的形势出发思考日本的方略。……《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
——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3)根据材料三、四回答《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的境遇如何?为什么中国的守旧官吏会认为它是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近代的这种守旧局面是怎样被冲破的?
材料五:“思想是行动的先导。30年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无一不是坚持解放思想的结果。”
一中原网《改革开放30年思想解放的三次突破》
(4)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回答:过去30年问,中国思想界经历了多次思想突破,形成了哪些伟大成果?

胡锦涛《2008年新年贺词》说:2008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我们将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使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
【材料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一,“在改革解放生产力”过程中,邓小平是怎样引导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立足点是什么?
(3)有专家指出,过去3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解放思想的过程。30年改革的每一步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今天。过去30年间,中国思想界形成了哪些伟大成果?它们着重解决了哪些重大问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