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解释文中划线的文言词语。
(1)是: (2)一时: 3)欠伸 ( 4) 毕备:请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②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口技表演者构思非常巧妙,请以“遥闻深巷中犬吠”一句为例予以说明其秒处何在。
文中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属什么描写?其目的是什么?
读何岳轶事,学高尚品质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③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④;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注释]: ① 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 ②利:贪图。③俟(sì):等待。④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用“|”划出句子的两处停顿。
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①不敢与家人言之()②遂以还之()
③又尝教书于宦官家()④闻其侄有他事南来()翻译下面的句子。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请各用四个字概括这两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一段中哪一个字有点睛之效?为什么?
文言文阅读。
蓉①少时,读书养晦堂②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③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④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⑤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选自刘蓉《养晦堂文集》)
【注释】①刘蓉,清代文学家。②养晦堂:刘蓉书斋名。③浸淫:渐渐扩展。
④蹶然:猛然。⑤窒:阻碍。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辄起绕室以旋(来回踱步) | B.每履之,足苦踬焉(绊倒、跌倒) |
C.父来室中,顾而笑曰(回头看) | D.足之履平地(鞋子)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后 蓉 复 履 其 地 蹶 然 以 惊 如 土 忽 隆 起 者作者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回答。(3分)
文言文阅读。
隆中对(节选)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解释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3)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句子翻译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精炼的语言加以概括。
①曹操: ②孙权:
③荆州、益州: ④诸戎、夷越: “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
文言文阅读。
南康直节堂记
【宋】 苏 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①。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逐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②称,不为皦察之政③,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④,而其为人可得也。堂成,君与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⑤,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
(节选自《栾城集》)
[注释]①填委:堆放。②循吏:奉公守法。③皦察之政:皦(jiǎo):白、明亮。严明苛刻的政令。④说:同“悦”,喜欢。⑤曲:弯曲,这里指品行不正的人。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4分)
(1)如揭太常之旗()(2)杉之阴()
(3)散柯布叶()(4)安而不危乎()请在下列句子中找一个与例句中划线“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2分)
例句: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C.辍耕之垄上 |
D.彼竭我盈,故克之 |
请用/为下边的文言句子断句。(2分)
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翻译下边的文言语句。(4分)
(1)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2)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积累链接:荷莲虽小,却也有着与杉树同样的品性。请默写出周敦颐 《爱莲说》中“莲”与“杉”品性相近的四句话(计16个字)。(2分)
文言文阅读。
宋濂传
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
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在朝,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
冠
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
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
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虽白首侍从,其勋业爵位不逮
基,而一代礼乐制作,濂所裁定者居多。划出下列句子朗读的停顿节奏
一 黍 上 能 作 数 字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去()咸()购()译句
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文中有一句话能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请找出来
本文主要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方法来表现宋濂的文学才华,请你作简明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