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研究型学习小组的同学在用浓硫酸处理费锌片时发现产生的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这种现象引起同学们的思考和研究。


【提出猜想】对产生的气体进行猜想:
猜想1:可能是H2
猜想2:可能是SO2
猜想3:可能是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3
【实验方案】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研究(夹持仪器已省略,假设装置中的反应都进行完全)。
【问题讨论】
(1)如果装置A中没有明显现象,装置C中的现象为                    则猜想             成立。
(2)如果装置A中的现象为                  ,装置C中没有明显的现象则猜想                  成立。
(3)猜想3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4)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思维拓展】
(1)  实验室中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小组内一同学又设计了判断SO2与NaOH溶液能否反应的装置(如右图),实验时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就得出SO2与NaOH溶液反应的结论,其同学认为这一结论不严谨,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需做的对比实验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做完氢氧化钠与稀硫酸中和反应的实验后,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1)甲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N a 2 S O 4 一种物质。
(2)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 N a 2 S O 4 两种物质。
(3)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 N a 2 S O 4 和NaOH两种物质。
【查阅资料】① N a 2 S O 4 溶液显中性。
A l 与强碱 N a O H 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 N a A l O 2 )等物质。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乙同学
实验
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将表面反复打磨后的铝片放入试管的溶液中
铝片逐渐溶解,并有大量气泡冒出,收集气体点燃,火焰呈淡蓝色
猜想(2)成立
丙同学
实验
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
猜想(3)成立

【总结反思】丁同学根据乙、丙两位同学的实验现象,首先肯定猜想(1)不成立。经过进一步分析,丁同学认为猜想(2)也不成立,他的理由是。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认为猜想(3)成立。
【知识拓展】(1)生活中能否用铝制品来盛放强碱性溶液?(填"能"或"不能")
(2)乙同学的实验中铝片与溶液发生了反应,请写出铝与该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甲所示﹚,为确认其中的溶质,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猜想与假设】其溶质可能为 N a C l N a O H N a 2 C O 3 N a H C O 3 中的一种。
【资料查阅】上述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

物质
N a C l N a O H N a 2 C O 3
N a H C O 3
常温下的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常温下某稀溶液的pH
7
13
11
9

【探究过程】
如图乙所示,在操作①后可确定溶质不是 N a C l ,则其实验现象应是
在进行操作②时有无色无味得到气体产生,由此又可排除假设物质中的
【探究结论】
你认为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上述假设物质中的,你的判断依据是
【探究反思】
(1)若上述探究结论是正确的,操作②产生的气体应是(写化学式),实验室检验该气体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2)另有同学猜想其中的溶质还可能是 N a 2 S O 4 ,但又没有 N a 2 S O 4 的上述表列信息。
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操作的相关现象,判断该溶液中的溶质是否是 N a 2 S O 4 ,并叙述理由:

"题23图"为某家长带小孩在下水道井盖小孔上点燃鞭炮发生爆炸的画面。现要探究某下水道的可燃性气体成分:

【猜想】(I)含可燃性气体 C O
(II)含可燃性气体 C H 4
(III)含可燃性气体 C O C H 4
【收集气体】用大的可乐塑料瓶装满水,打开瓶盖用绳子吊入下水道中,用铁钩将矿泉水瓶倒转,使,将瓶提到井口迅速盖好瓶备用。
【进行实验】

【作出判断】根据上述实验现象,甲同学认为猜想III正确;而乙同学认为甲的判断不严谨。
因为猜想也有相同的现象。如需进一步确认还应检验的存在,其方法是
【拓展】若需要工人进入下水道清理淤泥,打开下水道井盖后应首先进行的操作是

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固定装置略)。已知碳酸镁加热发生类似碳酸钙的分解反应。

(1)装置 A 中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装置 C 的作用:,无水 C a C l 2 的作用:
(3)装置 D 中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图中装置 E 是安全瓶,能防倒吸,从实验安全考虑,本实验还应在装之间添加装置 E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镁与水的反应,设计如下实验:
步骤1:将镁条用砂纸打磨至光亮,分成两等份。
步骤2:将一份光亮的镁条置于冷水中,几乎没有观察到任何现象。
步骤3:将另一份光亮的镁条置于热水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1)将镁条用砂纸打磨至光亮的原因是
(2)经百度可知,活泼金属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和氢气,如果金属活动性越强,生成的碱的碱性越强。某同学就向步骤3的烧杯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到镁条的表面有明显的红色出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是基本反应类型)。
(3)步骤2和3对比可知,影响镁与水的反应速率的一个因素是
(4)根据以上信息,若将金属钠加到硫酸铜溶液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