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历史记载最能体现清朝设立军机处的意图是
A.“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
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 |
C.“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
D.“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
国民党自成立起对太平天国运动一直采取隐恶扬善、完全肯定的态度,但是到从30年代开始其对太平天国的评价发生重大变化,由“革命有理”转变到“镇压有理”,完全否定太平天国革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国民党对太平天国评价的转变反映了二者有着共同的阶级立场 |
B.国民党对太平天国评价的转变反映了其对它性质认识逐步深入 |
C.国民党对太平天国评价的转变主要源于中共领导武装斗争兴起 |
D.国民党对太平天国评价的转变否定态度是出于抗日战争的需要 |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守乎卫祖宗之法是常常同民族主义联系在一起的。不合理的东西被合理的东西掩盖着,于是能成为清议,成为公论。顽固的人们借助神圣的东西而居优势,迫使改革者们回到老路上去……过去我们总是强调二者的同一性。但从两者的冲突、争论之尖锐程度来看,光说这一点是不全面的。”陈旭麓先生所说的“两者的冲突”应该是指中国近代史上()
A.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战 | B.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 |
C.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 | D.马克思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论战 |
徐光启在其翻译的《几何原本》序言中写道:“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一人不当学。”这表明徐光启主张()
A.大量翻译西方著作 | B.传播西方的基督教 |
C.运用西方思想改造中国 | D.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
南宋诗人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中写道:“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诗中意境主要是()
A.士大夫提倡 | B.市民阶层的壮大 |
C.农民的需要 | D.达官贵人的需要 |
人们从敦煌壁画上发现过唐朝人画的“刷牙图”。据专家研究,刷牙习俗开始予印度,随佛教传入我国。此材料最能体现的主题是()
A.佛教宣扬个人卫生 | B.唐朝人重视口腔卫生 |
C.唐朝人善于学习外来先进的生活方式 | D.唐文化对后世产生厂重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