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具有许多重要的用途,右图是从铝土矿中制备铝的工艺流程:
已知: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此外还含有少量Fe2O3等杂质。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向铝土矿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后,该步操作中铝土矿主要成分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滤渣A的主要成分为 。
(2)在工艺流程第三步中,选用二氧化碳作酸化剂而不使用盐酸的原因是____
__________,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 。
(3)电解氧化铝,每生成1molAl时,生成 g氧气。
白玉的化学式可用CaxMgySipO22(OH)2表示(也可用Ca、Mg、Si、H的氧化物表示)。
(1)取8.10g白玉粉末灼烧至恒重,固体减少了0.18g,则白玉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g/mo1。
(2)另取4.05g白玉粉末加入lmol/L的盐酸l00mL中充分溶解,得不溶物2.40g。过滤,将滤液和洗涤液合并后往其中加入足量的铁屑,得到气体336mL(STP)。则
①p=_______;②白玉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分)已知:
以乙炔为原料,通过下图所示步骤能合成有机物中间体E(转化过程中的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已略去)。
其中,A、B、C、D分别代表一种有机物;B的化学式为C4H10O2,分子中无甲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2)写出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
(3)B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可生成多种有机物。写出2种相对分子质量比A小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
(4)写出C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
(5)含有苯环,且与E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酯有种,写出其中二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有机物A,俗称水杨酸,其结构简式为:
已知:
(1)将A跟下列物质的溶液反应可以得到一种钠盐(其化学式为C7H5O3Na)是
。
A.NaOH B.Na2CO3 C.NaHCO3 D.NaCl
(2)水杨酸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酚类,同时还属于酯类的化合物有种,其结构简式分别为。
(3)水杨酸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酚类,但不属于酯类,也不属于羧酸类的化合物一定含有基(填写除了羟基以外的官能团名称)
(4)水杨酸在酸性条件下与反应合成阿司匹林,则阿司匹林的结构为。可以检验阿司匹林样品中混有水杨酸的试剂是。
A.三氯化铁溶液 B.碳酸氢钠 C.石蕊试液
工业制硝酸的主要反应是:4NH3(g)+5O2(g) 4NO(g)+6H2O (g)+1025 kJ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______;升高温度K值_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若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系图错误的是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3)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部分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表:
时间/浓度 |
c(NH3)(mol/L) |
C(O2)(mol/L) |
C(NO)(mol/L) |
起始 |
0.8 |
1.6 |
0 |
第2min |
0.6 |
a |
0.2 |
第4min |
0.3 |
0.975 |
0.5 |
第6min |
0.3 |
0.975 |
0.5 |
第8min |
0.8 |
1.6 |
0.5 |
①起始时物料比c (O2):c (NH3)>1.25,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在第2min到第4min时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 mol/L·min;
③反应在第2min改变了反应条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使用催化剂 b.升高温度 c.增大压强 d.增加O2的浓度
④反应在第8min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亚硫酸钠和碘酸钾在酸性溶液中发生以下发应:
Na2SO3+KIO3+H2SO4 → __Na2SO4 +K2SO4+I2 +
(1)配平上面的方程式,在横线上填入系数,在方框填上反应产物
(2)其中氧化剂是,若反应中有2.5mol电子转移,则生成的碘是mol;氧化产物为mol。
(3)该反应的过程和机理较复杂,一般认为发生以下四步反应:
① IO3- +SO32 -IO2- + SO42 - (反应速率慢)
② IO2- + 2SO32 -I- + 2SO42 - (反应速率快)
③ 5I- +6H+ +IO3-3I2 +3H2O(反应速率快)
④ I2 +SO32 - +H2OI- + SO42 -+2H+(反应速率快)
根据上述步骤推测该反应总的反应速率由_____(填反应编号)步反应决定。
(4)预先加入淀粉溶液,由上述四步反应可以看出必须在_____离子消耗完后,才会使淀粉变蓝的现象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