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回答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的许多问题
②第一次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③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③ D.①③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他还说:“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王夫之对“理”的阐述()
①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②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
③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④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理学对宋代以后的中国影响巨大。它对于外来哲学系统,如佛教的敌视使中国的统治者和官僚比此前的时代更难于接受外部的思想和影响,理学对传统的强调是最终抑制了中国的发明和中国精英的批判思维的诸多因素之一。材料说明理学()

A.吸收佛、道的基本教义而自成体系
B.延迟了三大发明的向外传播
C.阻碍了古代和近代中国的创新能力
D.促进了中华文明精神的发展

《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为本欤。”由此,可见孔子仁的学说的逻辑起点是()

A.人性本善 B.血缘远近 C.宗法等级 D.君臣尊卑

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曾经说过:“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以下言论中,和他是同一种学派的是。()

A.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
B.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D.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D.三者立论不同,且不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