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增加哪一段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完整?
A.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 |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 |
C.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 | D.新型工厂制产生 |
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A.世界政治的多极格局最终形成 | 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极格局的削弱 |
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 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 |
《环球时报》记者报道:2006年5月13日,韩国和朝鲜决定,中断半个多世纪的南北铁路大动脉即西部的“京义线”和东部的“东海线”于当月25日进行试运行。造成当年朝韩南北铁路大动脉中断的诸多因素中最关键的是
A.韩国和朝鲜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 | B.朝鲜半岛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
C.美苏“冷战”局面产生的影响 | D.韩国和朝鲜经济发展差距巨大 |
1947年,美国提出了“杜鲁门主义”,主张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下列有关该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出台背景为二战后初期,美苏加紧在全球的争夺
②它标志着美苏两国昔日战时盟友关系的破裂
③它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标志
④它促成了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和北约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列宁指出,俄国革命的国际环境、军事形势、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布尔什维克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的“国际环境”
A.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 | B.国际工人运动风起云涌 |
C.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危机 | D.俄国军队前线出击失败 |
为了悼念巴黎公社烈士, 某学校学生围绕“ 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下面是部分学生争论的焦点, 你认为哪一同学的观点最能体现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
甲认为: 缺乏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乙认为: 法国不成熟的社会阶级状况
丙认为: 没有团结广大人民群众
丁认为: 没有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
A.甲 | B.乙 | C.丙 | D.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