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一定的温度下,把2体积N2和6体积H2分别通入一个带活塞的体积可变的容器中,活塞的一端与大气相通(如图10-1)。

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3H2 2NH3;△H<0。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为7体积。
⑴保持上述反应温度不变,设a、b、c分别表示加入的N2、H2 和NH3的体积,如果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各物质的量仍与上述平衡时完全相同。那么:①a=1,c=2,则b==    。在此情况下,反应起始时将向     方向(填“正”或“逆”)进行。
②若需规定起始时反应向逆方向进行,则c的取值范围是             
⑵在上述装置中,若需控制平衡后混合气体为6.5体积,则可采取的措施是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4分)( I )在一个容积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X(g) + Y(g)2Z(g),已知将2molX和1molY充入该容器中,反应在绝热条件下达到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为pmol。回答下列问题:
(1)若把2molX和1molY充入该容器时,处于状态I,达到平衡时处于状态II(如图1),则该反应的△H0,熵变△S_____0 ( 填:“< ,> ,= ”)。该反应在(填:高温或低温)条件下能自发进行。

(2)该反应的v-t图像如图2中左图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在反应前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则其v-t图像如图2中右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a1>a2②b1<b2③ t1>t2④ 右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更大⑤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相等
(3)若该反应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X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
B.A、C两点的气体密度:A<C
C.B、C两点的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B<C
D.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II)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A(g) + nB(g)pC(g) ,在一定温度和不同压强下达到平衡时,分别得到A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表

压强p/Pa
2×105
5×105
1×106
c(A)/mol·L-1
0.08
0.20
0.44

(1)当压强从2×105 Pa增加到5×105 Pa时,平衡移动(填:向左,向右,不)。
(2)维持压强为2×105 Pa,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体系中共有amol气体,再向体系中加入bmolB,当重新达到平衡时,体系中气体总物质的量是mol.。
(3)当压强为1×106 Pa时,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4)其他条件相同时,在上述三个压强下分别发生该反应。2×105 Pa时,A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如下图,请在图中补充画出压强分别为5×105 Pa 和1×106 Pa时,A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在图线上标出压强)。

氨有着广泛的用途,如可用于化肥、硝酸、合成纤维等工业生产。常用电离常数Kb和电离度α来定量表示氨水的电离程度,它们均可通过各浓度氨水对应的c(OH-)进行换算。下面是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在25℃时测定一系列浓度氨水的pH所对应的c(OH-):
【仪器与试剂】酸度计、50 mL碱式滴定管、100mL烧杯、 0.10 mol·L-1氨水
【实验数据】(不必填表格)

烧杯号
V氨水 (mL)
V(mL)
c (NH3·H2O) (mol·L-1
c(OH-)
Kb
α
1
50.00
0.00

1.34×10-3


2
25.00
25.00

9.48×10-4


3
5.00
45.00

4.24×10-4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述问题:
(1)25℃时,氨水的电离常数:Kb
(2)用0.10mol·L—1盐酸分别滴定20.00mL0.10mol·L—1
的NaOH溶液和20.00mL0.10mol·L—1氨水所得的滴定曲线如图。

请指出盐酸滴定氨水的曲线为(填A或B),请写出曲线a点所对应的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
(3)液氨作为一种潜在的清洁汽车燃料已越来越被研究人员重视。它在安全性、价格等方面较化石燃料和氢燃料有着较大的优势。氨在燃烧试验机中相关的反应有:
4NH3(g)+3O2(g)= 2N2(g)+6H2O(l)△H1
4NH3(g)+5O2(g)= 4NO(g)+6H2O(l)△H2
4NH3(g)+6NO(g)= 5N2(g)+6H2O(l)△H3
请写出上述三个反应中△H1、△H2、△H3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达式,△H1
(4)Allis-Chalmers制造公司发现可以用氨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其总反应式为4NH3+3O2= 2N2+6H2O,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则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某物质M具有热导率高、高温下电绝缘性好、高温下材料强度大、无毒等优异性能。经检测,M中只含有两种短周期元素。现取82 gM溶于适量的NaOH溶液中恰好反应,得到无色溶液A和44.8 L气体B(气体体积为标准状况下),该气体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往反应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可观察到溶液先变浑浊后变澄清。物质B有如下转化关系:E是一种强酸。将C和D的混合物溶解在接近零度的水中,即可得到一种弱酸F的水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M的化学式为,属于晶体(填“分子”、“离子”、“原子”等)。
(2)无色溶液A呈碱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弱酸F是一种比醋酸酸性稍强的弱酸,很不稳定,通常在室温下易分解。要制得F溶液,可以往冷冻的其钠盐浓溶液中加入或通入某种物质,下列物质不适合使用的是(填序号)。
a.盐酸b.二氧化碳c.稀硫酸d.二氧化硫
(4)工业碱性废水中若含有NO2,可用铝粉除去。已知此反应体系中检测到B气体。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若改用电解法将废水中NO2转换为N2除去,N2将在(填“阴极”或“阳极”)生成,电极反应为

某课外小组同学拟用乙醇分解法制乙烯,并对该反应进行探究。
(1)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混合液变黑,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某研究小组同学经分析、讨论后认定:此现象是在该反应条件下,浓硫酸与乙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致。
(2)为证明产物中混有SO2、CO2气体,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他认为,只要观察到品红褪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就可确证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有SO2、CO2。你认为此看法是否正确(填“是”或“否”),理由是
(3)为探究乙烯与Br2的反应,乙同学将制取的乙烯气体分别通过: NaOH溶液, Ba(OH) 2溶液,后用排水法收集于1000 mL的圆底烧瓶中(塞好橡皮塞),然后打开橡皮塞,向烧瓶中一次性加入1.5 mL液溴,塞上配有带乳胶管(用止水夹夹紧)的尖嘴玻璃管,摇荡,可观察到瓶内红棕色逐渐消失。然后按下图装好装置,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有喷泉形成,静置一段时间后,在溶液下部,有一层无色油状液体(约1.5 mL)。

①将乙烯气体通过Ba(OH) 2溶液的目的是
②用化学方程式和简单的文字表述说明产生喷泉的原因_____________ ;
③请利用上述喷泉实验反应的产物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乙烯与Br2发生的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

为减小CO2对环境的影响,在限制其排放量的同时,应加强对CO2创新利用研究。
(1)如将CO2与H2以1:3的体积比混合。
①适当条件下合成某烃和水,该烃是____(填序号)。

A.烷烃 B.烯烃 C.炔烃 D.苯的同系物

②适当条件下合成燃料甲醇和水。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CO2和6 mol H2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 + 3H2(g) = CH3OH(g) + H2O(g)△H=-49.0 kJ/mol
测得CO2(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的转化率=;能使平衡体系中n(CH3OH)增大的措施有
(2)如将CO2与H2以1:4的体积比混合,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制得CH4
己知:①CH4(g)+2O2(g)=CO2(g)+2H2O( l )△H=-890.3kJ/mol
②2H2(g)+O2(g)=2H2O(l) △H=-571.6kJ/mol
则CO2(g)与H2(g)反应生成CH4(g)与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3)最近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然后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经化学反应后使空气中的CO2转变为可再生燃料甲醇。甲醇可制作燃料电池。写出以氢氧化钾为电解质的甲醇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当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时,参加反应的氧气的体积是6.72L(标准状况下)。
(4)某同学用沉淀法测定含有较高浓度CO2的空气中CO2的含量,经查得一些物质在20℃的数据如下表。

溶解度(s)/g
溶度积(Ksp)
Ca(OH)2
Ba(OH)2
CaCO3
BaCO3
0.16
3.89
2.9×10-9
2.6×10-9

吸收CO2最合适的试剂是____(填“Ca(OH)2”或“Ba(OH)2”)溶液。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