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这个“它”指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一边倒的方针 | C.求同存异 | D.独立自主的原则 |
“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的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这份盟约中的“其他两缔约国”最有可能是
A.德国和俄国 | B.俄国和奥地利 |
C.英国和法国 | D.德国和奥匈帝国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出现了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下列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 |
C.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
D.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
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所享有的福利政策。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
B.造成财政赤字,加剧了国家财政负担 |
C.扩大社会消费,大大地促进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
D.调整生产关系,反映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
海报是一种扩大宣传,辐射大众的艺术形式,其细节折射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化。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重大改革中的某项政策的宣传画,为了执行这一政策,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直接发放救济物资 | 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
C.减耕减产补贴农业 | D.兴办基础公共工程 |
20世纪30年代,美国曾经有人在纽约的小学生中做过民意测验,结果发现罗斯福最受欢迎,他后面才是上帝,并且票数远远落后于罗斯福。出现这种结果主要是因为
A.美国小学生不相信上帝 | B.罗斯福的经济改革 |
C.老师的政治思想引导 | D.政府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