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民报》封面 图B福州船政局旧址
图C《新青年》封面 图D公车上书(绘画)
材料二 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近代中国先进分子探索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过程。在1919年以前,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并逐步展开。
请回答:
(1)依次写出材料一中四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
(2)这四次运动分别是由什么阶级领导的?
(3)根据材料二,写出1919年以前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曰大班,次曰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
材料二:1792年乾隆皇帝接见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无比,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置办物件。
——以上均摘编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清实录》等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管理对外贸易机构的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乾隆认为“无需尔国置办物件”的原因。依据材料一、二判断,清朝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英国马戛尔尼使团为什么提出与中国通商的要求?
(4)上述材料中体现的中英对外贸易政策,导致了两国的社会发展出现了怎样不同的结果?
“二战”结束以来,全球范围的政治、经济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明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
——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1. 依据材料一回答,说明丘吉尔“铁幕演说”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回答,美国为“担负起责任”采取了哪些主要行动?
材料二据资料显示,苹果第5代Ipad共有451个部件,苹果在全球化有数百家供应商,分布在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捷克以及美国等地,但是大部分产品是在中国组装。
2.材料二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回答,促使这一现象加速发展的政治和科技因素分别是什么?
一个全面改革开放的中国正一步步走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形象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哪两件大事?结合所学,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上述事件?
材料二 1978年的中国,是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有无数的中国人的命运因中国的变化而改变;从这一年开始,中国前进的每一个脚步都将引起全世界目光的关注……
——《开辟中华民族全面持续发展繁荣新时期——解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你对1978年“是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的理解。
材料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3. 结合所学回答,1992年以后,为了继续“走出一条好路”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走出的这条“好路”是指什么道路?
2015年是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
事件 |
影响或评价 |
1931年9月 |
① |
局部抗日战争开始 |
1937年7月 |
七七事变 |
② |
1938年春天 |
③ |
国民政府取得的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
1940年8月开始 |
百团大战 |
④ |
1.上面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表,请你在表格空白处填上相应的内容,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二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欺压,中华民族已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中华民族独立生存的严重威胁已经消除。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2.依据材料二,概括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回答,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1942年春,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他的儿子说“如果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跨了,你想一想会有多少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地方,他们可以占领澳洲、打下印度……。”
3.依据材料三,归纳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六集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是中央电视台第一部全面、系统梳理中国近现代史的系列节目。本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揭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辛之路,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节点。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最能说明“千年局变”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历史功绩。 “峥嵘岁月”初期西方召开两次会议,形成的世界格局是什么?与西方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探索道路相反,中国近代各派先后分别在哪三个领域进行了探索?
(2)“峥嵘岁月”中毛泽东为实现“建国之梦”探索出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是什么?与俄国革命道路不同点是什么?
(3)“中国新生”中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任务的是什么事件?这一时期中共召开的哪次会议成为探索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这一时期取得了重大外交成就,中日建交的标志是什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哪一届联合国大会上?新中国外交政策是什么?
(4)2014年是中国外交工作全面进取丰收之年,北京APEC会议、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和东亚峰会、G20峰会、亚欧首脑会议……中国在“继往开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回顾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你有什么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