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两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甲】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其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
【乙】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鲁肃过蒙言议,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节选自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有改动)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有误的一项是

A.讨山越 (屡次)君宜之(拜访)
B.遂往蒙 (到)肃于是越席之(接近,靠近)
C.鲁肃蒙言议(经过)非吴下阿蒙(再)
D.因为肃五策(谋划)即刮目相待(重新)

下列划线的虚词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可故意待也醒能述文者
B.母哀舍之鸣之不能通其意
C.归以告母缊袍敝衣处
D.肃于是越席就属予作文以记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A.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不探寻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
B.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吕将军功名一天天显扬,不可以有意这样对待他。)
C.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我不知道你的才能和谋略竟然达到了这样的地步。)
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读书人分开了几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重新看待。)

下面对两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鲁肃对吕蒙原先比较轻视,后来吕蒙出了五个计谋之后,转为尊重和亲近。
B.从两段文字看,吕蒙是一个勇而有谋、文武双全、勤奋好学、学而有成的人。
C.甲段文字中,吕蒙的母亲要惩罚他的原因是他做了山贼。
D.从两段文字看,鲁肃所重视的人才必须既有武略,也有学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公输》选段,回答7-10题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1)九:(2)圉:
下列四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填序号)
①此犹文轩之与舆也/余则缊袍衣处其间
②公输子之不过欲杀臣/宾客少舒,稍稍正坐
③然臣之弟子禽滑厘三百人/死,死国可乎
④虽杀臣,不能也/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
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2)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既然“子墨子之守圉有余”,为什么他还要与楚王进行一番关于“窃疾”的说理呢?

文言文阅读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解释划线的字。(2分)
(1)未识书具()(2) 指物作诗立()
(3)不能前时之闻()(4)稍稍宾客其父()
下面各句中划线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未尝识具即诗四句 B.到舅家问焉 唧唧唧唧
C.愿为鞍马东买骏马 D.自指物作诗立就,安能辨我雄雌

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呢?

阅读文言文《马说》,完成下面题目。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解释句中划线的词。(2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2)策之不以其
下列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才美不外曹刿请 B.求其能千里也燕雀知鸿鹄之志
C.之不以其道执而临之 D.鸣之而不能其意 政人和,百废具兴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2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选段,完成下面题目。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 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乙)孟子幼时,其舍①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②旁。孟子又嬉为贾人③炫卖④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子也。”复徙居学宫 ⑤旁。孟子乃嬉为俎豆⑥揖让进退⑦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选自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
【注释】 ①舍:住屋。②市:市场。③贾人:商人。④炫卖:边喊边卖。⑤学宫:学校。⑥俎豆:古 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⑦揖让进退:即打躬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2 分)
乱其所为②入则无法家
③征于色发于声而后成大儒之名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② 此可以处吾子矣。
甲文列举六位历史名人成才的史实和乙文“孟母三迁”的故事都说明了什么?(3 分)
“孟母三迁”成就了孟子,使他“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也说明了孟母具有忧患 意识。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名句有什么 现实意义?(4 分)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答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解释下列句子划线的词
⑴渔人甚之()⑵阡陌交通()
⑶颖脱不()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
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有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翻译下列句子。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