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民族资本家祝大椿创办上海公益纱厂,“其初纯系华人资本,后……让一部之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祝大椿这样做的原因是
A.壮大企业规模,吸引外国注资 | B.顺应世界潮流,采取股份经营 |
C.引进外国技术,实行产业更新 | D.抵制官府倾轧,依赖外国特权 |
晚清户部给予一个近代企业的评价是:“谋深虑远,实为经国宏谟,固为收江海之利,以与洋商争衡,转贫为富,转弱为强之机,尽在此举”。这一企业属于
A.洋务派的军事工业 | B.洋务派的民用工业 |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 D.官僚资本主义工业 |
清初地理学家刘献廷在其《广阳杂记》中说:“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据此可知清初
A.已形成统一国内市场 | 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
C.工商业市镇繁荣发展 | D.苏州是江南经济中心 |
明人张瀚在《松窗梦语》里说北京城“四方之货不产于燕而聚于燕”,“远方异域之人不避间关险阻,而鳞次辐辏,以故蓄积为天下饶”。从中可以看出北京城是
A.边塞城市 | B.工商城市 | C.消费城市 | D.军事城市 |
明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论述道:“人聚于乡而治,聚于城而乱。聚于乡则土地辟,田野治,欲民之无恒心不可得也。聚于城则徭役繁,诉讼多,欲民之有恒心不可得也。”这种认识产生的背景是
A.佃农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 B.小农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
C.市民阶层争取自身权利 | D.城乡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