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题目。(共10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①,辄以水沃面②;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③,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②辄:就。沃:浇。这里是“洗”的意思。③食不重肉:不多吃肉。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2分)
(1)无从致书以观( ) (2)益慕圣贤之道。( )
(3) 媵人持汤沃灌( ) (4)或夜昏怠(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 食不给,啖粥而读。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2 分)
你从作者的读书成才的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解释加线的字
⑴既加冠()⑵俟()其欣悦
⑶持汤()沃灌⑷腰()白玉之环下列各组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B.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②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 |
C.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
D.①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②策之不以其道 |
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先达德隆/望尊 | B.益慕圣贤/之道 |
C.门人弟子/填其室 | D.手指不可/屈伸 |
翻译下列句子。
(1)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三峡》与《与朱元思书》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1)猛浪若奔(2)略无阙处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 | B.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富阳至桐庐 |
C.回清倒影清荣峻茂 | D.隐天蔽日疏条交映 有时见日 |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甲、乙两文同为描写山水美景的文章,两文都以(表达方式)为主,但是两文的写作目的不同:《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
甲文和乙文中都描写了水,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请各找一处加以评析。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改编自《晋书》)
【注释】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解释下列句子加线的词
(1)渔人甚异之( )(2)便要还家( )
(3)尝著《五柳先生传》( ) (4)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 )翻译下列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
译文: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每句只各一处。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填空。
(1)【甲】文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与【乙】文中的 “”的现实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2)【甲】文表达了作者寻找一个和平而安宁、温馨而和乐的世界,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乙】文陶渊明既不会抚琴,他的琴也“弦徽不具”,但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你认为陶渊明的“琴中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选出划线词表示数量词“一百”的意思的一项是()
A.一百许里 | B.百千人大呼 | C.千百成峰 | D.赏赐百千强 |
翻译与理解。
(1)用现代汉语翻译“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简单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写法。
陈谏议教子
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②,蹄啮③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④。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注释】①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②驭:驾驭马匹。③啮:咬。④直:通“值”,价值。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蹄啮伤人多矣(蹄子) | B.因诘仆(于是) | C.贾人安能蓄之(蓄养) | D.是移祸于人也(这) |
加线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
A.贾人安能蓄之 |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C.子将安之? | D.此独以跛之故 |
下面对文本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谏议家的马性情暴烈,难以驾驭,连他家里人都不能制服这匹马。 |
B.陈谏议说儿子陈尧咨不该将家中劣马卖给商人。于是,陈尧咨就命人追回了马,退给了商人钱,并告诫仆人要养马到终老。 |
C.文中陈谏议的话可以用孔子的名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来概括。 |
D.陈谏议的教子之道的确令人钦佩!他不因儿子把一匹烈马卖掉而感到高兴,而是呵责儿子和家人嫁祸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