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子城①西北隅,雉堞圮毁②,榛莽③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④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⑤,幽阒辽⑥,不可具状⑦。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⑧然;宜投壶⑨,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⑩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节选自王禹偁《黄冈竹楼记》)
【注】①子城:城门之外的套城,也叫瓮城、月城。②雉堞(zhìdié):城墙上矮而短的墙。圮(pǐ):毁坏。③榛:丛生的杂树。莽:深密的荒草。④月波楼:在湖北省黄冈县城上。⑤平挹(yì)江濑(lài):意思是平视沙滩清流似乎伸手可汲。挹:汲取。濑:沙滩上的流水。⑥阒(qù):静。(xiònɡ ):远。⑦状:描述。⑧丁丁(zhēnɡ zhēnɡ ):棋子敲击声。⑨投壶:古代宴饮时举行的一种娱乐游戏,用箭往壶里投,以投中次数决定胜负。⑩公退:办公归来。华阳巾:道士戴的头巾。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⑴水尤清洌( ) ⑵不可具状( )
⑶佁然不动( ) ⑷被鹤氅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记之而去公退之暇 |
B.其岸势犬牙差互待其酒力醒 |
C.潭西南而望野芳发而幽香 |
D.以其境过清以中有足乐者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
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⑶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文段理解。
(1)试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甲文第二段。
(2)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遭贬后为排解内心愤懑而寄情山水的心境,请根据两文内容,结合作者的心境,补写下面的对联。
见永州石潭,乐山水树竹,感受凄寒之景;
登黄冈竹楼,宜琴棋诗壶,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题目。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震①孤贫好学,明欧阳《尚书》②,通达博览,诸儒为之语曰:“关西③孔子杨伯起。”教授二十余年,不答州郡礼命④,众人谓之晚暮⑤,而震志欲笃。骘⑥闻而辟⑦之,时震年已五十余,累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⑧,故所举荆州茂才⑨王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以遗⑩震。震曰:“故人⑩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四九)
①震:杨震,字伯起。②欧阳《尚书》:指欧阳和伯创立的《今文尚书》。③关西:指潼关以西的地区。④州郡礼命:州郡的聘请任命。⑤晚暮:意思是年纪老了。⑥骘:即邓骘,时任大将军。⑦辟:征召。⑧昌邑:汉代县名。⑨茂才:即秀才。⑩故人:对门生、故吏的自称。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2)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知: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
⑵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
译文:请对甲文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答:甲文在语言运用上有怎样的特点?
答:请为乙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例句: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A.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 B.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
C.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⑴相与步于中庭庭:
⑵背之则亡亡: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⑵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
译文: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如霜月色,引发李益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如钩弯月,触动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之痛;【甲】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答:古今中外按照【乙】文中管仲“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的思想治理天下的大有人在,请你列举一位并说出他的观点。
答:
9阅读文段,并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
秋水时至( )不辩牛马( )
始旋其面目()轻伯夷之义()下面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野语有之曰疾困恐死,见鬼之怒 | B.顺流而东行执策而临之 |
C.河伯始旋其面目其真无马邪 | D.万钟于我何加焉苛政猛于虎也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译文:。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文:。以下是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伯起初觉得自己的天地最广大,是因为他所拥有的天地确实阔大,他当初的认识有局限是情有可原的。 |
B.河伯看到广阔的大海,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承认自己的原有认识是错误的,这一认识转变是值得肯定的。 |
C.在河伯的感叹里,河伯觉得有些人对孔子和伯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他们不应该认为孔子的学识少,也不应该认为伯夷的道义轻。 |
D.河伯的感叹里还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自己有幸来到大海,增长了见识,否则,因见识短浅而自以为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
也许你能从这则寓言中受到不少启发,请谈谈自己最深的感受。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此非唇舌所争,尔必望济者,将去时,但当屡顾帝,慎勿言!”此或可万一冀耳。乳母既至,朔亦侍侧,因谓曰:“汝痴耳!帝岂复忆汝乳哺时恩邪?”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
——《世说新语》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⑴尝⑵去⑶谓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帝岂复忆汝乳哺时恩邪?在东方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古诗文阅读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⑴涉猎⑵孰⑶及⑷更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本文结尾处鲁肃为什么要与吕蒙“结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