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 3)公将鼓之。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乃入见乃不知有汉 | 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所欲有甚于生者 |
C.公将鼓之登轼而望之 | D.可以一战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在长勺之战打响之前,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世祖①即位,援因留西川,隗嚣②甚敬重之,以援为绥德将军,与决筹策。建武四年冬,嚣使援奉书洛阳,帝甚壮之。十一年夏,玺书拜援陇西太守。援务开恩信,宽以待下,宾客故人,日满其门。
二十年秋,振旅③还京师。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④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谅⑤为烈士,当如此矣。”
(选自《后汉书·马援传》)
【注释】①世祖:东汉光武帝刘秀。②隗嚣(wěi xiāo):字季孟,建武二年被封为西州大将军。③振旅:整队班师。④伏波将军路博德:伏波将军是古代一种封号,路博德是西汉武帝朝名将。⑤谅:确实,实在。下列句中的“以”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从致书以观 | B.俯身侧耳以请 |
C.则以纸帖之 | D.策之不以其道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诸兄奇之()②嚣使援奉书洛阳()
③日满其门()④裁封数百户()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
②谅为烈士,当如此矣。结合选文说说马援除了志向远大还有哪些优秀品质。
阅读北宋文莹的《食粥心安》一文。(14分)
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①。日煮粥一釜②,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早晚取其二,断齑③数十茎啖④之。留守⑤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子曰:“大人⑥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享盛馔⑦,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注释】①南都书舍:当时著名的书院。 ②釜(fǔ):锅。③齑jī:腌菜。④啖(dàn):吃。⑤留守:官职名称。⑥大人:指自己的父亲。⑦馔(zhuàn):饭菜。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日煮粥一釜( )②既而悉败矣( )
③大人闻汝清苦( )④遗以食物( )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范仲淹置之
A.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 B.不以木为之者 (《活板》) |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 D.录毕,走送之 (《送东阳马生序》)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盖 食 粥 安 已 久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归告其父,馈以佳肴。(2分) (2)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2分)阅读上文,说说范仲淹为什么不要馈赠?(2分)
阅读岳飞的《论马》。
骥①不称②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③,然非精洁宁饿死不受,介胄④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⑤,犹可二百里;褫⑥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注释】①骥(jì):良马。②称:衡量。③斛(hú):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④介胄:披上战甲。⑤酉:酉时,指傍晚。⑥褫(chǐ):解除,解下。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故常奇之()②不甚疾()
③不汗()④日啖刍豆数斗()选出下列加点的虚词“其”与“称其德也”中的“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其真无马耶 | B.俟其欣悦 | C.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D.不能指其一端 |
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两处)。
然 非 精 洁 宁 饿 死 不 受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
(1)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岳飞的《论马》和韩愈的《马说》两篇文章表面都是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两篇文章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
甲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林嗣环《口技》
乙
钱氏①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②之妻,赂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③,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人履其板,自不能动。人皆服其精熟。
沈括《梦溪笔谈》略有删改
【注释】①钱氏:指五代吴越国的吴越王及其子孙。吴越国为钱镠所建。后文的“钱帅”,即钱镠的孙子钱俶。②喻皓:也作预皓,五代末、北宋初著名建筑工匠。③讫:完。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于 杭 州 梵 天 寺 建 一 木 塔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⑴会宾客大宴()⑵众妙毕备()
⑶以为妙绝()⑷上轻,故如此( )翻译下列句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甲文中口技艺人的表演真是模仿得(填一成语),乙文中喻皓对“”(用乙文原句填写)的回答真是胸有成竹。他们俩在自己所从事的的技艺上都达到了(用一个成语形容)的境地。(3分)
阅读下面语段(共10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不饱,力不足 |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 |
C.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似与游者相乐 |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才美不外见概括“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可用原文)
文言虚词“也”大多放在句末,表示说话人的语气。品读全文,选一段,结合内容谈谈句尾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