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猴》
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这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如是这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养,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未三月而偃卧坟间。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石其上,曰:“义猴之墓”。解释划线词语(4分)
(1)猎者怜其孤 (2)如是这五年
(3)颔之 (4)老者家徒壁立 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惟一女远适他乡惟徐庶与亮友善 |
B.老者暴卒士卒亡者过半 |
C.乃俱归吾谁与归 |
D.仍牢守故宅彼竭我盈,故克之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想?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一)
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逢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1]也.。”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需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额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二)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2],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惟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注]】[1]龃龉(jǐiyǔ)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2]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吾辈直道事人(侍奉) | B.师颔其首曰(下巴) |
C.主酒家(主持、掌管) | D.索而饮之(索取)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外官不易为为天下笑 |
B.必以其说驾之公将鼓之 |
C.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不以千里称也 |
D.往别其师门人弟子填其室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
②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两则故事都就人性的弱点进行了透视。读了以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③。”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④,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注释】①箅(bì):蒸饭的工具。②馏:把食物蒸熟。③糜子:粥。④更相:互相;易夺:改正补充。解释句中加线的实词
(1)宾客诣陈太丘宿()(2)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3)俱委而窃听()(4)仿佛志之()找出与“乃俱窃听”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B.(曹刿)乃入见 |
C.家祭无忘告乃翁 | D.乃知有汉,无论魏晋 |
翻译句子
(1)尔颇有所识不?
(2)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3)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太丘所言“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醉翁之意不在酒也()⑵野芳发而幽香()
⑶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⑷伛偻提携()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文章以“乐”贯穿全文,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这些“乐”反映出什么?请简要分析。
遭贬谪的朝廷弃儿不胜枚举,流放的屈原,不得志的苏轼,可怜白发生的辛弃疾,重修岳阳楼的滕子京,从这些人身上你获得哪些启示?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______________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叩:______________
(3)媵人持汤沃灌汤:_______________
(4)腰白玉之环,左佩刀,腰:_________________翻译下列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小题。
义田记
钱公辅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显贵时,置负郭①常稔②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③,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高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④,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也。
注释:①负郭:距城很近。②稔:庄稼成熟。③殁:去世。④敛:收敛尸体。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咸(全、都)施之 | B.置(放弃)负郭常稔之田千亩 |
C.尝(曾经)有志于是矣 | D.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留给)其子也 |
下面句中加点的“而”字与“公虽位高禄厚,而贫终其身”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
项是:()
A.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
C.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则》) |
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