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梦溪笔谈》记载:“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极为神速。”这里反映的真实情况是
A.活字印刷术效率高 | B.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正比 |
C.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反比 | D.雕版印刷术麻烦 |
“(尊重孔教)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为达到“巩固共和”的目的,他们掀起了
A.维新变法运动 | B.君主立宪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国学大师章太炎作了一首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二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主要着眼于()
A.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 |
B.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效力满族 |
C.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 |
D.学术上,洪破除迷信,曾尊孔扬孟 |
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A.政党力量多元化 | B.政权更替频繁 | 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 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 |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新文化运动的健将之一胡适曾说:“我在学堂里的名字是胡洪”“直到考试留美官费时(1910年)我才正式用胡适的名字。”直接影响胡适改名的著作应该是( )
A.魏源的《海图图志》 | B.张之洞的《劝学篇》 |
C.梁启超的《变法通义》 | D.严复的《天演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