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齐王筑城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苏轼《艾子杂说》,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bó 搏):跌倒。③应侯:顺应时令。
解释划线词的意思。
(1)岁支备(       )          (2)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       ) (3)今大雪(       )          (4)臣之(        )
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述下面句子。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文)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节选自《核舟记》)
(乙文)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节选自《口技》)
《核舟记》中的“记”是一种文体,初中阶段学过的“记”还有《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力拉崩倒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段选文突显了核舟雕刻人物繁多而又逼真。
B.乙段选文表现了各种口技声音繁多而又逼真。
C.甲段选文写视觉物品,乙段选文写听觉声音。
D.两段选文都表现了我国古代艺人精湛的技艺。

神童徐孺子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或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犹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众咸以为神童。
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1)月下戏(  )(2)语之曰(  )
(3)不(  )(4)众以为神童()
翻译下面的句子:
犹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众人认为徐孺子是神童的原因。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1)卿今当涂掌事()(2)蒙以军中多务()
(3)治经()(4)鲁肃过寻阳()
翻译下面的句子: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廉范以少击众
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③人过五千,移文④旁郡。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爇(rè)火⑦,营中星列⑧。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译:①廉范:廉颇的后代。②故事:按旧例。 ③虏:敌人。④移文:发文书。⑤传檄: 发出紧急公文。 ⑥交缚:交叉缚扎。⑦爇火:点火。⑧星列:像星星一样布满。  ⑨待旦:等到天亮。  ⑩褥(rù)食:在睡垫上吃饭。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B.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C.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D.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廉范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妙招是:(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况)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余幼时即嗜学。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解释文段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造饮辄尽   ②晏如也   ③援疑质理    ④俟其欣悦
找出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中有足乐者
B.无怀氏之民欤益慕圣贤之道
C.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不戚戚于贫贱

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②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在志趣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读书的方式和目的上,不同之处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