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
《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中国红军长征何时开始和结束的,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2)、长征的途中,中国共产党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你知道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有一位伟人说:“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请你说说,长征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4)、红军长征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
(5)、我们经常说,要发扬长征精神,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奋斗。那么,你心中的长征精神又是什么呢?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某校七年级一班的同学开展了在旅游中学习历史的活动,请你来参与。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方案一 】领略圣贤思想
材料一
图一曲阜孔庙大成殿
(1)曲阜孔庙最初由孔子故居改设,其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壮丽、金碧辉煌,为中国最大的祭孔要地。请你按下面的提示向同学们介绍孔子
孔子是大思想家——
孔子又是大教育家——
(2)孟子赞誉孔子思想集古圣贤之大,说“孔子之谓集大成”后世君主皆以“大成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命名孔子尊号。孔庙主殿称“大成殿”。这说明孔子在我国古代有怎样的地位?
【方案二】探寻伟大工程
材料二
材料三:当代文人余秋雨说“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3)请问余秋雨笔下的“它”指的是材料二中哪一工程?请写出其名称并为这一旅游景点配上相应的解说词。
(4)观察图三,可以对应材料三中余秋雨的什么描述语言?你考察这两个伟大工程可以获得什么认识?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梦想,让我们走进春秋战国那个大变革的时代,去探索那个时期的“中国梦”。
【改革,铸就霸主梦】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论语》
(1)材料一中,“管仲相桓公”发生在何时? “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变法,奠定统一梦】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2)材料二中“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著名改革的哪些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改革与“始皇”“并天下”有什么关系。
(4)在春秋战国这个大变革的时代,既有我们学习的经验,也有我们需要吸取的教训。请你说说以上两个梦想的实现对我们实现今天的中国梦有什么启示。
我们获取历史信息的途径有很多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组文物图片(见下图)
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河姆渡出土的骨耜 河姆渡陶器上的稻穗纹半坡出土的纺轮
(1)据材料一中的文物,可以获得关于山顶洞人、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哪些信息?
材料二 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见下图)
(2)据材料二,指出传说中黄帝时代的发明创造。
材料三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记》
(3)材料三涉及了西周时哪一政治制度?西周在实行这种制度时,哪些人可能被分封为诸侯?
(4)上述材料分别来自文物、传说和史书记载。指出其中哪一种提供的历史信息最为可靠?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以历史为题材的爱国主义电影的主题。某校开展“爱国主义电影观摩周”活动,有四部电影作品入选:
A.《我的1919》; | B.《火烧圆明园》; | C.《甲午风云》; | D.《建党伟业》。 |
(1)若要了解民族英雄邓世昌的事迹,应选择观看的电影是 。(只填字母序号)
(2)哪两部电影反映的是列强在1900年前发动的大规模侵华战争。(只写字母序号)
(3)电影《我的1919》再现了波澜壮阔的五四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的中心由5月初的 到6月初转移到了 ,从此, 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使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的开始。
(4)“弘扬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电影的主旋律。从上述电影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华民族在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的同时,也在思考着“中国往何处去”的问题。中国的先进人将目光转向西方,向他们学习,开始了近代化的艰辛探索。
材料一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
——李鸿章
材料二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材料四 20世纪初,在文化领域里,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封建思想文化展开了猛烈的抨击,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1)材料一是李鸿章对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他“办了一辈子的事”,根本目的何在?
(2)材料二中,把梁启超的主张付诸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
(3)材料三所说的“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是指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高举哪两面旗帜?
(5)据几则材料可知,中国学西方经历了从技术(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历程,由此可见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有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