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4分)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
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                 
(2)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800℃,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混合物,起始浓度为c(CO)="0.01" mol/L, c(H2O)="0.03" mol/L, c(CO2)="0.01" mol/L, c(H2)="0.05" mol/L ,则反应开始时,H2O的消耗速率比生成速率   (填“大”、“小”或“不能确定”)
(4)830℃,在1 L的固定容器的密闭容器中放入2 mol CO2和1 mol H2,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       , H2的转化率为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同学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他在100 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气体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

时间/min
1
2
3
4
5
氢气体积/mL
50
120
232
290
310


(1)哪一时间段(指0~1、1~2、2~3、、4~5 min)反应速率最大 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一时间段的反应速率最小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求2~3 min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 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反应太剧烈,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他在盐酸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
A.蒸馏水 B.NaCl溶液 C.Na2CO3溶液 D.CuSO4溶液
你认为可行的是(填编号)    

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已知相邻的A、B、C、D四种元素原子核外共有56个电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E的单质可与酸反应,1 mol E单质与足量酸作用,在标准状况下能产生33.6 L H2;E的阳离子与A的阴离子核外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A与E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2)B的最高价氧化物化学式为    ,C的元素名称为    ,D的单质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D与E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滴入烧碱溶液直至过量,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3








4









(1)表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表中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写出该元素的单质与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方案:比较⑦与⑩单质氧化性的强弱,请将方案填入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


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已知A、B、E 3种原子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这3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两两皆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C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D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3。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
A    ,B    ,C    ,D    ,E
(2)写出A、B两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3)比较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用化学式表示) ____________

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SO2与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之一,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它的特点是使CO与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充分燃烧及SO2的转化。
(1)写出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催化转换器”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气的酸度,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的方法可以有     (多选算错)。

A.开发氢能源 B.使用电动车 C.植树造林 D.戴上呼吸面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