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12分)
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阖闾。阖闾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诸侯不为匹夫报仇。臣闻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于是止。
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与。即拘昭公南郢(yǐng),三年然后归之。昭公去至河,用事,曰:“天下谁能伐楚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昭公闻子胥在吴,请救蔡。子胥于是报阖闾曰:“蔡公南朝,被羔裘,囊瓦求之,蔡公不与,拘蔡公三牟,然后归之。蔡公至河,曰:‘天下谁能伐楚者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蔡非有罪,楚为无道。君若有忧中国之事意者,时可矣。”阖闾于是使子胥兴师,救蔡而伐楚。楚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人,操鞭笞平王之坟。日:“昔者吾先君无罪,而子杀之,今此以报子也!”
囊瓦者何?楚之相也。郢者何?楚王治处也。下列句中的“之”与“楚闻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 | B.至之市 |
C.亲戚畔之 | D.怅恨久之 |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伍子胥父亲被楚王杀掉,但他在气愤之余仍能克制,不贸然报仇,显得异常冷静。 |
B.“诸侯不为匹夫报仇”的话,反映了伍子胥是胸有大志的人。 |
C.伍子胥攻打楚国,既为吴国灭了楚国,又报了杀父之仇,称得上是忠孝两全。 |
D.蔡昭公被放回就立即要攻打楚国,表现了他的草率与莽撞。 |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①身干阖闾 身: ②被羔裘 被:
③天下谁能伐楚乎 伐: ④操鞭笞平王之坟 笞: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即拘昭公南郢,三年然后归之。(2分)
(2)囊瓦者何?楚之相也。(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题(11分)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①啖:吃。②介:披上战甲。③比:等到。④自午至酉:相当于现在从中午11时到晚上7时。⑤褫(chǐ):解除。 按要求完成下列两题。(4分)
(1)解释加线的词语。(2分)
①故常奇之( ) ②若无事然( )
(2)与例句中的“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例句: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
A.潭西南而望 ( 《小石潭记》 ) | B.好逸而恶劳(《治水必躬亲》) |
C.学而时习之 (《<论语>八则》) |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 |
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文章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言选段《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完成题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及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4分)
①或夜昏怠()②辄以水沃面()
③既仕()④后天下之乐而乐()下面各句中“而”的用法和“二岁而孤”用法相同的是()
A.夺而杀尉 | B.黑质而白章 |
C.久而乃和 | D.而吾以捕蛇独存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妻 子 衣 食 自 足 而 已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短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范仲淹“以天下为已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1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怀民亦未寝(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4)思欲就亭止息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3分)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选自《小石潭记》)
(乙)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①梁欐②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③,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选自《小石城山记》)
【注释】①睥睨:城上的矮墙。②梁欐:栋梁。③箭:小竹子。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①日光下澈()②影布石上()
③窥之正黑()④良久乃已()
(2)下列与“投以小石”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愈以为诚有 | B.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
C.卷石底以出 | D.何不试之以足? |
请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故 楚 之 南 少 人 而 多 石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甲、乙两段文字写“水”各具特色,它们分别是怎样描写“水”的?试简要分析。
王冕僧寺夜读 《宋学士文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B.以头抢地耳 |
C.属予作文以记之 |
D.徒以有先生也 |
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