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佑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佑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佑谏日:“令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①。昔马援以薏苡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
及年二十,父忧服阕,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垣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佑辞谢而已,守志如初。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佑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佑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
迁胶东侯相。佑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啬夫③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伏罪。性惭惧,诣阁持衣自首。佑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佑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佑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佑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佑亦径去。冀遂出佑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园蔬,以经书教授。年九十八卒。   
(选自《后汉书·吴佑传》,有删节) 
【注】 ①兼两:同时使用两辆车。②薏苡(yìyǐ):一种草本植物。③啬夫:农夫。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服阕忧:父母的丧事
B.功曹以佑倨,请之 黜:罢免
C.佑亦去 径:小路
D.与冀争之,不听:采纳,听从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恢欲杀青简写经书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B.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勿言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C.居无檐石,不受赡遗买五人之头函之
D.冀遂出佑河间相贾家庄几巡徼所陵迫死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佑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他表现出了成人一般的沉稳与远见。
B.吴佑后升迁为胶东侯相,他为政仁慈清简,率先垂范。遇到打官司的百姓,他闭门自责,然后才审断诉讼,或亲自调解。
C.吴佑安于清贫自立,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后与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
D.吴佑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佑就前去与之争辩。后被调出任河间相,辞官回乡耕读。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
(2) 佑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佑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年十八。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大军西上贾胡堡,隋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屯霍邑,以拒义师。会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太宗曰:“本兴大义,以就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休。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八月已卯,雨霁,高祖引师趣霍邑。太宗自南原率二骑驰下峻坂,冲断其军,引兵奋击,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遂斩之,平霍邑。
至河东,关中豪杰争走赴义。太宗请进师入关,取永丰仓,以赈穷乏,收群盗以图京师。高祖称善。寻平京城,高祖辅政,受唐国内史,改封秦国公。义宁元年十二月,复为右元帅,总兵十万,徇东都。及将旋,谓左右曰:“贼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俄而隋将段达率万余人自后而至,度三王陵,发伏击之,段达大败。高祖受禅,拜尚书令,进封秦王。
武德元年九月,太宗又为元师以击仁果,仁果请降。既而诸将奉贺,因问曰:“始大王野战破贼,其主尚保坚城;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太宗曰:“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若不急蹑,还走投城,仁果收而抚之,则便未可得矣。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
(节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
代隋者唐,更十八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之为君也。诎己从谏,仁心爱人。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又以其未备也,不得与先王并,而称极治之时。
(北宋曾巩《唐论》)
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引师霍邑趣:开往
B.贼众大败,各舍而走仗:兵器
C.悬门,老生引绳欲上发:拿出
D.及将,谓左右曰旋:凯旋

下列各项都表明李世民“政治远见”的一组是()
①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②折节下士,推财养客
③关中豪杰争走赴义④此为贼耳,何以自全
⑤冲断其军,引兵奋击⑥为元师以击仁果,仁果请降
⑦贼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⑧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

A.①⑤⑦ B.①②④ C.②⑥⑧ D.③⑦⑧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李世民善于收买人心,十八岁时就领导了李氏集团推翻隋朝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显示了卓越的才能。
B.在战争中,李世民善于分析敌情,恰当部署,抓住了敌人的要害,速战速决,出奇制胜,凭借突出的才能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和钦佩。
C.选文赞美了李世民青年时期的英雄事迹;曾巩的评论强调了唐太宗是唐朝所有的皇帝中最突出的,其治国状况也是最隆盛清明的。
D.曾巩在评论对李世民推崇备至,认为古代的帝王是圣明的,而唐太宗的功绩与他们相比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
(2)代隋者唐,更十八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之为君也。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用原文词语填空。
有子提出“为仁之本”,这里的“本”指的是□、□,立本的目的就是要使□□。
孔子说:“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请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孝悌”与“仁”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项脊轩志
[明]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注释]①项脊轩志: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志,即“记”的意思。归有光,明代著名的古文家。本文着重记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感慨。②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③栏楯:栏杆。④迨诸父异爨:等到伯、叔们分了家。⑤大母:祖母。⑥先妣:过世的母亲。⑦象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⑧扃牖:关着窗户。⑨来归:嫁到我家来。⑩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视无可者(放置) B.以手门(关闭)
C.轩四遭火(总共) D.其稍异于前(制造)

下列句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日影反照,室始洞  彼其于世,未数数
B.鸡栖厅  屈贾谊长沙
C.儿成,则可待乎  悦亲戚情话
D.余为此志  自以心为形役

以下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亦多可悲”之情的一组是(  )
①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②五年后,吾妻来归
③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④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⑤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⑥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④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或陈述项脊轩的变迁,或叙写母亲、妻子的轶事,或直抒胸臆,将“悲”“喜”之情交织在一起,深化了全文的主题。
B.文末关于“妻死”“室坏”的叙写,揭示了封建士大夫家庭走向没落的必然趋势,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C.本文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运用委婉动人的语言,寥寥数笔,就使人物形神兼备。
D.第二段文字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轶事。全段采用即事抒情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2)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文化经典阅读(18——19题)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周①而不比②,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2.14)
②子曰:“君子矜③而不争④,群⑤而不党⑥。”(《论语•卫灵公》15.22)
③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⑦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12.23)
④子游曰:“事君数⑧,斯⑨辱⑩矣;朋友数,斯疏⑪矣。”(《论语•里仁》4.26)
【注释】①周:合群。②比:勾结。③矜:庄重。④争:争执。⑤群:合群。⑥党:结党营私。⑦道:通“导”, 引导。⑧数:shuò烦琐。⑨斯:就。⑩辱:受到侮辱。⑪疏:被疏远。
从③④段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什么原则?
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竞争,孔子却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要“矜而不争”,你同意孔子的看法吗?简要说明理由。

文言文阅读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①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注释】召忽:春秋时齐国人,与管仲同事公子纠。
下列划线文言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尝与鲍叔贾:做买卖
B.鲍叔不以我为不 肖:孝顺
C.知我不时遭: 遇,逢
D.鲍叔既管仲进:举荐

对下列划线词活用情况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穷困: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穷困。
B.召忽之死:为之死。
C.知我不小节羞: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羞。
D.天下不管仲之贤多: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赞美。

对下列文言虚词用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①鲍叔不我为愚
身下之
③吾尝为鲍叔谋事更穷困
④天下不多管仲之贤多鲍叔能知人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共6分)
①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②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