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于园》,完成小题。(共12分)
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州,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①非显者    (         )       ②坡植牡丹、芍药(         )
③后厅大池  (         )       ④瓜州园亭      (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作者游于园的感受是什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这篇小小的短文给了在写作上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至少写出两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论语》选读
(甲)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乙)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注释】①回:姓颜名回,字子渊,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②退而省其私:考察颜回私下里与其他学生讨论学问的言行。
解释下列加点字。
终日不食()无()
愚 ()亦足以()
(甲)文的内容与我们学过的《论语》中的哪一句话是相同的道理?
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在学习上,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是蠢人?

童趣
①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②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解释下列加点字:
丛草为林()出神()
所吞()数十()
翻译下列句子。
(1)蹲其身,使与台齐 。
(2)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选文第①段中“私拟”的自然景物有哪些?

破瓮救友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注释:光:司马光凛然:稳重的样子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退为家人讲()②众皆弃( )
③自是手不书( )
在庭院嬉戏的孩子中只有司马光砸缸救人,究其原因,前文已打下伏笔,请找出这句话。(2分)
司马光破瓮救友的故事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品质?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马无故而入胡( )②数月( )
③人皆之( )④死者十九(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文章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故事后来演变出一个成语“。”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乙】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令微凸,收人面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
【注释】①鉴:镜子。
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为秋田之害(2)为两段
(3)令微凸(4)收人面
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为秋田之害以瓦而之B土中狗蝎 匠师其言
C以钳搏之鉴大平 D虫旧曾有之一犬坐于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2)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根据甲乙文段内容,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什么样的效果?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傍不肯”是怎样消灭子方虫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