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11分)
童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请你说说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1)项为之        (2)出神           (3) 数十            
请你翻译下面语句。( 2 分)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第四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           ,所拔的“山”指的是:                ,所倒之“树”指的是:                
文中出现了几个成语,请写出两个来                                
“我”从小就有如此情致,以致后来成为文学家,请简要说说你怎样才能成为这样有情趣的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1)不见月(2)沿阻绝(3)王命急宣(4)每至晴初霜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文章结尾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袁鸣三声泪粘裳”有什么作用?

文言文阅读。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言,政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注释】①世祚: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
(选自《太平广记》)
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划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梦见伏羲、文王、周公()
A.刚才 B.假如 C.接近 D.向着
⑵日月广明之()
A.道路 B.道理 C.引导 D.方法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博览群籍凡三往,
B.《易》为宗虽不能察,必
C.忽眠中皆朝
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事实是欲界仙都

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B.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C.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D.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文言文阅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勝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⑴勝人持沃灌⑵同舍生皆绮绣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白玉之环

A.山不在高,有仙则 B.天下缟素
C.吾妻之我者 D.一狼其中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文中宋濂的求学经历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15分)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选自《曹刿论战》)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牺牲玉帛,弗敢也( ) (2)公将之( )
(3)虽千里不敢也( )(4)今日也(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作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小信未孚,神弗福
B.以君为长,故不错意也肉食鄙,未能远谋
C.衣食所,弗敢专也能辨我是雄雌
D.安陵君受地先王而守之怀民亦未寝,相与步庭中

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此庸夫/之怒也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C.臣未/尝闻也 D.下视/其辙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而君逆毒人者,轻寡人与?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这两篇文章都记叙了弱国和强国之间的斗争情况,运用相同的方法塑造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从而揭示了以弱胜强的原因。认真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填写下面表格。(3分)

人物
人物性格特点
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
曹刿


唐雎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3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箸箅,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箪,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④,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箅:蒸锅中的竹屉。②馏:蒸饭。③糜:粥。④更相易夺:互相修整缺漏。

1.

"猜想联想"是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请结合上下文或学过的古文,解释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未识书具②稍稍宾客其父

③俱而窃听④尔颇有所识

2.

"联系比较"也是学习古文的好方法,请你用此方法完成(1)-(3)小题。

(1)找出与乙文"乃俱窃听"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B. (曹刿)乃入见
C. 家祭无忘告乃翁 D. 奶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联系"瞬息可就"、"一蹴而就"等词语,翻译"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3)联系成语词典中"纤悉无遗"的就是,翻译"言无遗失"。

3.

"读文品人"能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古文的内容。请通读甲乙两文,完成(1)-(2)小题。

(1)乙文中,陈元方兄弟俩为什么会蒸饭成粥?(要求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2)同样是天资聪颖的孩子,仲永长大后"泯然众人矣",元方兄弟长大后以博学多才而天下闻名。结合甲乙两文中两位父亲的做法,分析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