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商蓄鹦鹉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主人惜之,加意笼豢①。一旦段生以事系狱②,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注释】①拳:饲养。 ②系狱:囚禁在狱中。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
每 客 至 则 呼 茶 问 客 人 安 否 寒 暄。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
②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
文言文阅读
蔬食
(清)李渔
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①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草衣木食,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是犹作羲皇②之民,鼓唐虞之腹,与崇尚古玩同一致也。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吾辑《饮馔》一卷,后肉食而首蔬菜,一以崇俭,一以复古;至重宰割而惜生命,又其念兹在兹,而不忍或忘者矣。
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此种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园圃者,得以有之。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
(选自《闲情偶寄》,有制改)
[注]①脍:细切的肉。②羲皇:指伏羲。后文中的“唐虞”指唐尧与虞舜,都是上古时候的贤王。
(1)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 |
B. |
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 |
C. |
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 |
D. |
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是/是则谬矣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丝不如竹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B. |
草衣木食 各隐卷底衣褶中 |
C. |
一以崇俭 俭以养德 |
D. |
得以有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首先用“声音之道”来类比“饮食之道”,提出饮食上崇尚追求自然的观点。 |
B. |
作者认为跟肥腻远离,以蔬菜为主食,甘于吃蔬菜,是与崇尚古玩差不多的雅事。 |
C. |
作者编《饮馔》,既有崇尚节俭,恢复古风的原因,也有珍惜生命不愿杀生的缘故。 |
D. |
作者说蔬食的好处很多,如清、洁、芳香、松脆等,但能称为至美,是在于“鲜”。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
②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管仲得其所欲
齐桓公因鲍叔之荐,使人请管仲于鲁①,施伯②曰:“是固将用之也。夷吾③用于齐,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鲁君欲杀管仲,使人曰:“寡君欲亲以为戮,如得尸,犹未得也!”乃束缚而槛④之,使役人载而送之齐。管子恐鲁之追而杀之也,欲速至齐,因谓役人曰:“我为汝唱,汝为我和。”其所唱适宜走,役人不倦,而取道甚速。管仲遂于齐。
(节选自《智囊全集》)
注释:①鲁:鲁国。当时,管仲被囚于鲁国。②施伯:鲁国大臣。③夷吾:即管仲。④槛:古指囚禁押解犯人的车子。这里作动词用,指囚禁押送。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使人请管仲于鲁 使:派 |
B. |
寡君欲亲以为戮 欲:欲望 |
C. |
欲速至齐 至:到 |
D. |
其所唱适宜走 走:奔跑 |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夷吾用于齐,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
(3)选文中管仲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1)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
B. |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C. |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
D. |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选文是诸葛亮呈给刘禅的表。 |
B. |
选文将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把真挚感情融于议论、叙事之中。 |
C. |
诸葛亮首先向刘禅陈述了蜀国当时面临的不利处境,接着阐述了有利条件,之后提出三条建议。 |
D. |
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其中严明赏罚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
(3)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A. |
今天天下三分,益州困苦穷乏,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秋天。 |
B. |
如今天下三分,益州困苦穷乏,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时候。 |
C. |
今天天下三分,益州疲劳偏僻,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时候。 |
D. |
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劳偏僻,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秋天。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氏山房藏书记
苏轼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①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聃②于上国③,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④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已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节选自《苏轼全集校注》,有删节)
(注)①柱下史:掌管王室藏书的官。老聃曾任东周王室柱下史。②季札聃:人名。③上国:中原地区的诸侯国,此指鲁国。④倍蓰:超过数倍。
(1)下面是小娟同学对句中加点词语境意义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联系成语“一丝不苟”,可推知“学者益以苟简”中“苟”意义为“苟且”“马虎”。 |
B. |
古汉语有字同义不同的现象,“皆手自书”与“而书益多”中两个“书”字同义不同。 |
C. |
回顾课文“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可推知“而书固自如也”中“固”意义为“固执”。 |
D. |
查字典,“遗”有“遗留”“赠送”等义项,“将以遗来者”中“遗”应选择“赠送”。 |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
B. |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
C. |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
D. |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代圣人的学问都始于认真读书,他们的学问与道德修养都不是后人所能赶上的。 |
B. |
近年来可读之书多而易得,但科举士子却将书束之高阁,致使他们谈吐没有根底。 |
C. |
李公择藏书丰富,读书精深,闻名当世:他藏书于僧房供后人阅读,有仁者之心。 |
D. |
苏轼想读完公择藏书,他主动作记是希望后人知前人读书不易从而更加努力读书。 |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
②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
帮帮你:指:①手指;②指向:③指责;④意思,意图;⑤指称。 ——《古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钱金玉官松江千总①,性刚果。道光壬寅鸦片衅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尼②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③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④。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置⑤。
(选文有删改)
【注】①千总:清朝武官名称。②尼:阻止。③趣:促。④勖(xù):勉励。⑤置:停。
(1)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
既 至 吴 淞 从 守 西 炮 台 与 部 卒 同 饮 食 卧 起 以 力 战 相 勖。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性刚果。 性:__________________
②及东炮台陷。 及:__________________
③弹丸咸集于西炮台。 咸:__________________
④曾不少却。 却:__________________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道光壬寅鸦片衅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
②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
(4)选文中的钱金玉有哪些宝贵的品质?请分条概括。